轉作風:“身”入群眾更“心”入群眾
在蘆山縣委會議室的牆上,貼著公建房工作進度日報匯總表,表上列著7大片區,各片區負責的牽頭領導分別是縣委7名常委,項目數據及比例等內容每日更新。一干部說:“這張表就是紅黑榜,要是落在后面,臉面肯定不好看。”
表格出自蘆山縣全面推行的城房公建房重建“網格分片包干負責制”,除縣委常委長包7個片區外,25名縣級領導任小區長包20個居民小區、49個縣級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樓棟長包134個樓棟,320余名縣、鄉、社區三級干部職工任戶長包2301戶群眾,並進行考核。
“走”下去的干部直面群眾關切,對矛盾困難不回避、不繞道。在蘆陽鎮南街48號,地震1年多過去了,52戶公建房重建戶隻有12戶簽訂安居房購買協議。“走基層”活動啟動后,縣委辦副主任冷雪忠作為包點干部便成了這裡的常客。“以前也來過,但現在目標更明確,就是要把政策宣講透,把群眾工作做透。”有戶居民對政策不滿意,冷雪忠前兩次去吃了閉門羹。冷雪忠找到這戶人家的熟人一起再次上門,拉家常、講政策、算細賬,戶主感動了。后來冷雪忠再上門,戶主主動請坐倒茶。
僅僅一周后,全縣公建房重建戶意願鎖定率就達99.7%。住戶程志珍在簽訂協議時說:“沒有干部承頭協調,我們一棟樓裡有的要維修、有的要重建,咋都說不到一起去,重建就需要這樣務實的干部。”
求實效:以問題的解決取信於民
9月17日,蘆山縣檔案局副局長王強再次走進城西社區西小街安居小區。這裡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村”,居民自建的瓦房在地震中變成危房。10多天來,王強記不清已走進這裡多少次。雖然這裡格局復雜,但問起哪家具體情況,王強如數家珍。
在自建戶鄧瑞文家中,王強和鄧瑞文一起商量著建材通道開通的事宜。由於這座城中村與外界相連的隻有一條狹窄的巷道,貨車開不進來,建筑材料的運輸全靠人工背,不僅不方便,每平方米還要增加30%的成本,群眾重建積極性受阻。“城中村旁邊的法院公建房已拆完,政府已決定在那裡打通一條路。”幾天后,聽到王強帶來的好消息,鄧瑞文很高興。令鄧瑞文沒有想到的是,政府不僅為他們解決了通道的問題,還要幫他們規劃一個新型小區,基礎設施由政府建,未來這裡將打造成一個大四合院式的現代城中小區。
像王強一樣,干部們以問題的解決取信於民。在黨員干部的感召下,群眾堅定了用自己的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入到加快重建工作中。受訪的老百姓說,最大限度地尊重群眾意願,最深入徹底地轉變作風,最嚴最實地強調落實,這才是真正的“走基層”。(記者 江芸涵 王飛 游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