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打好攻堅戰 彰顯公信力

重慶黔江區扎實有效開展專項整治

2014年09月10日15:48  來源:重慶日報

十一、開展考核評比和達標表彰項目精簡行動

對各類文件、考核事項、評比達標表彰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各類文件6300余份,其中清理規范性文件645份,廢止214份,失效197份;清理考核項目75項,精簡為10項,其中以區委區政府名義考核的事項由53項精簡為2項,以部門名義考核的事項由22項精簡為8項;清理評比達標表彰項目67項,取消46項。

鏈接

區委副書記吳靜,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衛東,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夏於峰負責,區委辦、區政府辦、區考核辦、區人力社保局牽頭實施。重點整治考核項目過多過濫,部門搭車考核;評比表彰名目繁多等突出問題。

十二、開展公務用車配置及使用管理規范行動

制發《黔江區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實施細則》,重點整頓治理超編制配備、超標准配備等違反公務用車編制、配備管理規定的行為,和非公務活動使用公務車輛、領導干部未經批准駕駛公務車輛等違反公務車輛使用管理規定的行為,廣泛宣傳,全面自查自糾,開展明察暗訪,加大查處曝光力度。目前共整治車輛超編單位12個,查處公務用車違章違法行為單位57個、133輛、197人次。

鏈接

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粟永特,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陳飛宇負責,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實施。重點整治部分單位領導公車私駕私用,部分單位駕駛員節假日私用公車等突出問題。

十三、開展城區市容環境美化行動

採取定人與定路段相結合、徒步巡查與車輛巡查相結合、接受舉報與主動巡查相結合的“三結合”措施;重新架設管道收集生活廢水和雨水;集中整治城區14個污水直排口,採用修建泵站的方式進行污水提升和收集,就近排入城市排污管網;規范化設置80塊385平方米固定式張貼欄,對亂張貼小廣告實行“日產日清”。目前城區垃圾集裝箱體已達300余個,基本實現垃圾收集無盲區;完成污水直排口整治10個;依法取締違章攤點120余家;處罰違章亂貼“牛皮癬”100余人次。

鏈接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夏於峰,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粟永特,區政府副區長姚登惠,區政府副區長、公安局局長陳加旭負責,區市政園林局、區公安局牽頭實施。重點整治部分商場喇叭擾民,商戶佔道經營;背街小巷污水積沉、道路破損、垃圾清理不及時;黔江河污水出口整治;“牛皮癬”反彈等突出問題。

十四、開展城區交通擁堵疏通行動

升級信號燈系統,調整紅綠燈配時;設置單項通行,組織區域循環;加強路面管控,倡導文明交通。完善臨時佔道停車管理,清理城區公共停車場(庫)。目前設置文明交通卡通宣傳提示引導標牌108塊,暫扣非法客運電動三輪車45輛,暫扣其它車輛46台,共查處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38681件,有效規范了交通秩序。

鏈接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夏於峰,區政府副區長劉儀,區政府副區長、公安局局長陳加旭負責,區公安局、區交委牽頭實施。重點整治城區交通堵塞,居民上下班和出行不方便等突出問題。

十五、開展重點民生實事滿意行動

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整合利用相關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多渠道增加民生實事的投入;做好信息公示公開,積極爭取群眾理解、支持、參與;落實民生實事項目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倒查問責制,定期抓好實施進度督查。目前全區累計實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25194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劃惠及131所學校、37695名學生;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2.3萬人;村道公路列入養護裡程達到3600余公裡,農村客運通達128個村,今年年底通達率將實現100%,農村公路護欄安裝工程完成280公裡;建成便民橋541座,有效解決了全區186個村(社區)、21萬群眾過河難、出行難問題,保障了2.5萬余名學生上學安全。

鏈接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春華,區政府副區長劉儀負責,區政府辦、區交委、區水務局、區財政局等牽頭實施。統籌推進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各類社會事業,重點整治部分農村地區缺乏水利設施,人畜安全飲水有困難;邊遠地區農村公路缺乏養護、不通暢,群眾生產生活不便;部分農村地區便民橋數量不夠,群眾出行存在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

十六、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行動

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群眾工作平台,實行群眾辦事“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和全程代辦制度。採取配強領導班子、派駐第一書記、落實干部包點、加大部門幫扶、幫助理清發展思路等措施,抓實后進黨組織整頓;創新運用“五會民主議事”制度,落實村級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和黨務、政務、村務、服務“四公開”,全面推行“村財民理鄉代管”、農村“三資”管理,進一步深化基層黨組織“互聯共建”。目前,對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進行了完善,賦予了管理、指導、培訓下級服務中心職能,30個鄉鎮街道和218個村(社區)挂牌建立了公共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前期排查並確定的4個后進基層黨組織,10月底前全部轉化升級。

鏈接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衛東負責,區委組織部牽頭實施。重點規范村(社區)事務,健全服務體系,完善管理、運行、組織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村(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功能。

(記者 羅靜雯 整理 圖片均由黔江區委提供)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