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石楠火紅的葉子把沈浩的墓碑映襯得格外肅穆庄嚴。這位小崗人的貼心好書記,就這樣靜靜地望著百米開外生機盎然的春播大地,陪伴著小崗村民。
2004年2月10日,當時在安徽省財政廳機關工作的沈浩帶著組織的重托和小崗百姓的期盼,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2009年11月6日晨,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猝逝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那一年,他46歲。
“他心裡有我們”
“沈書記這下不走了,真的不走了,可是我們原本不是想這樣留他啊!”村民杜友蘭抹著眼淚說,“5年了,我們想他,他心裡有我們!”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裡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這是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沈浩的頒獎詞。
走在小崗村寬闊平整的街道上,每一位村民都會講述自己和沈書記的故事:貧困戶關友林家屬和兩個孩子智障,沒人操持家務,家裡衛生條件差,村裡人都不願去他家。沈浩知道后特地去他家走訪,中午時,沈浩說,“就在你家吃飯吧,你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一碗米飯,一盤炒青菜,這就是沈浩來到小崗村后在村民家裡吃的第一頓飯。
五保戶韓慶江患有嚴重哮喘病,沈浩知道后及時帶他住院治療,並且預付了醫藥費用。經過一個多月治療,老韓身體好多了,如今在小崗鋼構廠當門衛,一個月能掙500多元,日子過得還不錯。他常感嘆,“我能有今天,多虧了沈書記!”
大包干帶頭人關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太拄著拐杖說,“這拐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給我帶來的。”
而在自己的生活方面,沈浩從不拿自己當城裡人。
隻要村民招呼他吃飯,他就不客氣地在村民家裡吃頓飯,吃什麼無所謂。地攤上幾元錢一雙的棉鞋、40元一件的棉衣,沈浩照樣穿著得體。
6年裡,沈浩一直借住在村西頭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裡,屋內陳設簡單:一張床、一張書桌、兩把椅子、兩個書架,一個老式臉盆架。就是這間小屋,任何時候村民來訪都是敞開的,樓下裝的小鐵門,沈書記特地囑咐不能上鎖,方便村民隨時來找。
沈浩常說,“黨員干部隻有真心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與他們建立起深厚感情。”
村民們說,“沈浩就是我們小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