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百姓銘記愛民官激情擔當勵后人

內蒙古干部群眾追憶學習“草原孺子牛”牛玉儒

2014年04月11日11:13  來源:光明日報

【人物速寫】牛玉儒(1952年—2004年),蒙古族。30多年裡,從公社書記到副省級干部,他始終心系百姓,勤政為民,以飽滿的改革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為官一任,造福一方。2004年8月14日,他積勞成疾,英年早逝,被譽為“黨的好干部、人民的貼心人”。

今年是牛玉儒同志逝世10周年。清明時節,在呼和浩特大青山下的一座普通公墓中,人們把鮮花擺在牛玉儒的雕像前,以寄托對“愛民書記”的哀思。

勤政愛民 從不懈怠

【牛玉儒語錄】我們要積極探索一條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有效途徑,了解人民群眾所想、所願、所需。工作的標准就是看人民滿意不滿意。

出租車司機王玉海說:“2003年4月的一個傍晚,牛書記在新世紀廣場上了我的車。他讓我隨便走,我以為他是外地人要看市容呢。就說,呼市沒看頭,是個大嘎查(村庄)。他聽了哈哈大笑,問我哪條路最堵車,道路應該怎麼拓寬?當我知道他是新來的市委書記時,就大膽說,你在包頭干得不錯,能不能把呼市建得像包頭那樣?”

出租車司機楊樹林說:“我向打車的牛玉儒反映上公廁難,很快呼市各主要街道和一些小街巷的廁所多了起來,而且免費開放。沒想到,我一個出租車司機的話,牛書記還這麼當回事!”

呼市的“的哥”群,常把“牛書記”稱作“牛哥”。稱謂之變,實則是距離之變,形象之變。

時任市委常委、秘書長的蘭恩華說,在牛玉儒的心目中,隻要是群眾需要,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他嘴邊常挂著的一句話就是“有困難找我”,他的手機號走哪兒給哪兒,包括企業、基層單位,甚至孤殘老人。他對我們說:“群眾既然找上門來,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千萬不能冷了他們的心。”

“牛書記到呼市工作僅僅493天,我們就收到他426件批示。”呼和浩特市委督察室一位同志說,牛玉儒在群眾來信、報紙和輿情信息上批示最多。這些批示,字裡行間滲透著他對群眾安危冷暖的關切之情。

激情開拓 敢於擔當

【牛玉儒語錄】解放思想不能搞空對空,就是要敢想、敢試、敢闖、敢冒。不管干什麼事情,隻要符合“三個有利於”,我們都可以實踐、探索。生命一分鐘,敬業60秒。

當年擔任牛玉儒司機的劉文山回憶說,牛書記剛來到包頭的時候,就兩次去市中心的曹家營子和趙家營子兩個城中村調查,每次都是一身泥水。他通過招商引資騰籠換鳥的辦法,在這裡建起城市綠地廣場和商業區,並圓滿安置了拆遷村民的居住和生計,解決了30年來沒有解決的老大難。拆遷前,村民說他是牛魔王,真夠狠。拆遷后,村民夸他:這個牛市長,能干事,會干事,不簡單!

包頭市政協主席、時任包頭市政府秘書長的程剛說,1996年底,牛玉儒從自治區政府秘書長調到包頭市擔任市長。包頭正經歷著6.4級地震給城市造成的破壞、國企發展滯后帶來的下崗重壓的雙重劇痛。牛玉儒臨危受命,城市供水、道路通達、藍天碧水綠地、安居工程和舊城改造工作在包頭全面展開。5年的時間,完成了包頭市1400多萬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工作,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0%,成為中國西北地區少有的園林城市。

呼和浩特市市容局局長康存耀說,要還綠於市民、還美於市民、還方便於市民。這是牛玉儒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后,談起呼市規劃和建設時常常提醒的話語。呼市的公園不多,當時還流行圍園建房。牛玉儒力排各種利益糾葛,果斷拆牆透綠,取消門票,為市民提供難得的休閑場所。在呼市不到1年,他快速推進引黃入呼、兩河改造、污水垃圾處理廠等基礎工程,推進36條主次干道的新建、擴建和50條小街巷的改造,推進城市新增綠地1000萬平方米、新栽樹木3萬棵、新建和改造了20個公園廣場。呼市面貌煥然一新。

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評價牛玉儒:他是內蒙古最有激情、敢於攻堅克難的干部。面對問題與困難,他從不回避,不熟視無睹,不做表面文章,而是扎扎實實,知難而上。他像一頭辛勤耕耘的孺子牛,一心扑在工作上。

包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索耀樂:牛玉儒有兩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其一,干事創業有激情,有韌性。其二,務實且具創造力,每件事必須落地有聲。敢擔當,敢負責,有創新。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