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和《中共廣東省委關於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精神,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從2014年1月開始,在省以下各級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基層組織開展。參加范圍主要是:各地級市、縣(市、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及黨員領導干部﹔各地級市、縣(市、區)法院、檢察院領導班子及黨員干部﹔各地級市、縣(市、區)黨委各部委、直屬單位、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及黨員干部﹔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及黨員領導干部﹔鄉鎮機關及其直屬單位、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基層組織及黨員。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涉及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廣、領域寬、數量大,與群眾聯系更直接、更緊密,涉及的矛盾和問題具體復雜,群眾期望值高,任務更加艱巨。搞好第二批活動,對於鞏固和深化第一批活動成果,確保活動不斷取得實效、取信於民,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推動我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就我省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把握總體要求
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我省實施辦法以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規定,與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緊密銜接、上下聯動,突出作風建設,貫徹整風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使黨員、干部思想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一)堅持主題不變、鏡頭不換。緊緊抓住“四風”問題不放,始終把聯系服務群眾擺在首位,防止走神散光、避重就輕。以市、縣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突出抓好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的教育實踐活動,注重抓好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與群眾聯系密切的基層組織的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加強廣大黨員、干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
(二)堅持“六個更加注重”。准確把握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新情況新特點,發揚認真精神,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堅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講求實效,更加注重領導帶頭、層層示范,更加注重聚焦“四風”、解決問題,更加注重敞開大門、群眾參與,更加注重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更加注重上下協力、銜接帶動,更加注重嚴格要求、真督實導,確保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
(三)堅持兩批活動統籌聯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是第一批活動的延伸,要兩批聯動、接續推進,統籌好市縣活動與鄉鎮村活動的關系,做到上級指導帶動下級,下級監督評判上級。第一批活動單位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思想不鬆、力度不減,繼續深入抓好整改,以落實到基層的整改成效檢驗活動成果﹔把查擺出來涉及基層的問題和整改措施進行梳理匯總,提供給基層作為參考﹔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對基層的服務,主動幫助基層解決問題。第二批活動單位要充分借鑒第一批活動的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把整改的問題和需要上級幫助解決的問題銜接起來,持續用勁、步步為營。
二、明確重點任務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突出反對“四風”這個重點,集中解決市、縣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同時,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要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導向評判落實活動重點任務的成效,把通過活動解決信訪積案、化解矛盾糾紛、開展綜合治理的成果,作為檢驗活動效果的重要標准,把改進作風的成效真正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受益。
(一)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市、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重點解決政績觀不正確,不敢擔當,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換一任領導、變一套思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問題。市、縣直屬單位重點解決庸懶散拖、推諉扯皮,工作不落實、服務不主動等問題。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重點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濫用職權、吃拿卡要、執法不公等問題。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重點解決不關心群眾冷暖,責任心不強,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工作方式簡單粗暴、弄虛作假等問題。村、社區等基層組織主要解決軟弱無力,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不強,辦事不公等問題。市、縣各級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和基層組織都要注重解決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問題。
(二)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堅持為民利民便民,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切實落實各項民生政策,解決群眾在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問題,解決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征地拆遷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解決與民爭利的問題。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加強與群眾真誠溝通,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讓群眾辦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實惠,增強安全感、提高滿意度,切身感受社會公平正義。
(三)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要扎實做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使換屆過程成為進一步聯系服務群眾的過程,以換屆工作作為活動成效的重要檢驗。已經完成換屆的村、社區要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對新一屆“兩委”工作的意見建議,結合就職宣誓作出改進作風、服務群眾的承諾﹔尚未完成換屆的要通過加強學習、聽取意見、對照檢查、立行立改,提高做好換屆工作的認識,排查和解決影響換屆的突出問題,確保完成換屆任務。要加強對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特別是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面,建設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組織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加強和改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便民服務,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發揮黨代表工作室作用,推廣群眾事務代辦、民情日記、一站式服務、黨員承諾踐諾、黨員志願服務、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等做法,提升服務群眾的功能和水平。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基層組織運轉和基本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制度,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