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黨正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這一活動落到實處,關鍵是要緊緊抓住“群眾”二字,切實把握群眾需求,講求工作實效,使黨的工作深深根植於群眾這片沃土。
牢記“為民”根本 服務群眾“動真情”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踐行“為民”宗旨,關鍵是要保持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意,堅持群眾立場,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但是,當前,部分黨員干部“官本位”思想盛行,隻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車子,漠視、侵害群眾切身利益﹔有的黨員干部政績觀錯位,雖然干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力氣,卻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黨員干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隻有站穩群眾立場,一切為了人民,才能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工作實績。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但近年來,穩定、和平的改革環境使得一部分黨員干部忘記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忽視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當官意識強,服務意識差,導致“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很是突出。以上問題的出現,根源就在於服務意識淡漠。因此,黨員干部必須增強做好群眾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的高度自覺,把尊重群眾、服務群眾的要求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的主體意識增強、願望訴求多樣,可一些黨員干部仍然迷信權力,思想僵化、方法落后,甚至存在回避矛盾的現象。為此,黨員干部要克服群眾工作中“自上而下”有余、“自下而上”不足的缺陷,變“單向行為”為“雙向行為”和“多向行為”﹔要走出門,發揚“站碼頭、蹲田頭、坐炕頭、上山頭”等傳統工作方法﹔要打開門,深入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增強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多開門,借助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與群眾聯系溝通、互動交流,暢通群眾表達意見訴求和參政議政的渠道,使黨群、干群的聯系更加多樣化、立體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