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堅持群眾路線 做好群眾工作

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13日13:43  來源:經濟日報

  贛南是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發源地。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更應不負重托,發揚優良傳統,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充分集聚民智民力,奮力推進贛南振興發展,確保與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樹立群眾觀點

  樹立群眾觀點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隻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才能堅持不懈地做好群眾工作。新時期,還要把群眾當老師、當親人、當“銅牆鐵壁”的群眾觀,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從思想上重視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融入群眾。一是經典常溫,牢固樹立“群眾至上”的清醒理念。建立紅色經典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馬列主義等經典著作,通過學習培訓、座談討論、撰寫心得等,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崇高歷史地位和巨大作用,充分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要義精髓﹔大力開展“一日一句”學習活動,網、報、台聯動,長期刊播群眾觀點經典語言,時刻提醒黨員干部不忘宗旨、不忘群眾,從而牢固樹立“群眾至上”的清醒理念。二是實踐錘煉,培育形成“群眾至上”的行動自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走向基層、走向群眾,在推進贛南振興發展中錘煉黨性修養,在為群眾辦實事好事中培育群眾感情,在發展實踐中培育形成“群眾至上”的行動自覺。

  二、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建立完善直接聯系群眾機制

  直接聯系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途徑。隻有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心貼心交流,才能真正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新時期,要發揚“日穿草鞋分田地,夜打燈籠訪貧農”的優良作風,完善直接聯系群眾的制度,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直接幫助群眾中貼近群眾,在直接了解民生中改善民生,在直接學習基層中服務基層。一是落實直接聯系群眾責任,完善結對聯戶全覆蓋制度。堅持單位挂點鄉村,干部聯系農戶,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單位不漏干部,形成一對一結對、點對點服務的“雙向全覆蓋”聯系網絡,並明確“對口幫扶”職責,落實“五位一體”任務,做到誰結對、誰服務,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壓力。二是創新直接聯系群眾方法,推行“一線工作”制度。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民情家訪”制度,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地到群眾中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做到常在基層走、常理基層事、常解百姓難,確保黨委政府決策來自一線、來自群眾,合乎民心、順乎民意,確保問題在一線解決、矛盾在一線化解、關系在一線理順、發展在一線推進。三是構建直接聯系群眾網絡,打造“三級聯動”為民服務平台。整合政法、信訪、法院等部門職能,成立群眾工作部。在縣市建立服務中心,開通群眾服務熱線,打造一站式、全天候便民服務平台,及時為群眾提供高效快捷的聯動服務。

分享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