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通報會,並對下一階段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周生賢作情況通報。
周生賢部長說,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在中央第30督導組的具體指導下,11月18日,環境保護部黨組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聚焦“四風”,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央第30督導組組長吳定富、副組長王庭大及全體同志,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組織部第一副部長張璐同志和環境保護部黨組成員、部領導參加會議。
周生賢部長首先通報了專題民主生活會的准備情況。他說,環境保護部黨組對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制定會議方案,先后組織了10次黨組中心組集體學習,舉辦了兩次專題報告會,開展了“堅持群眾路線•轉變管理方式•推進環保轉型”大討論,與此同時,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分析查擺問題,深入談心交心,認真撰寫對照檢查材料,為開好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周生賢部長接著通報了部黨組對照檢查情況。他說,經過多層次多方位征求意見,共征集到意見建議1846條。經過認真梳理歸納,查找出部黨組在“四風”問題上有17個方面的具體表現。在民主生活會上,部黨組成員在個人對照檢查中,又查找出自身“四風”方面的問題共29個。在形式主義方面,主要表現是調查研究不夠深入,狠抓落實不夠有力,文山會海依然存在,檢查評比報表過多。在官僚主義方面,主要表現是有脫離實際、脫離基層的傾向,決策前聽取意見不夠充分,與有關部門主動溝通不夠,行政審批分級不合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質量不高,回應社會各界群眾關切不及時。在享樂主義方面,主要表現是干事創業精神不足,對難點問題不敢動真碰硬。在奢靡之風方面,主要表現是防微杜漸的意識不強,執法不嚴、失職瀆職現象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仍需加大力度。
周生賢部長指出,分析部黨組存在“四風”問題的原因,一是理論學習不夠深入。雖然堅持了部黨組中心組學習等各種學習制度,但學習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帶著問題主動思考、討論交流不夠,工作思路缺乏應有的深度和高度。二是黨性修養仍需加強。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績觀、權力觀的改造有所放鬆懈怠,自覺抵制“四風”侵蝕不夠堅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沒有完全從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出發。三是群眾觀念還不牢固。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始終做到知行合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能始終把群眾的期盼和感受當作第一目標、第一追求、第一標准,沒有完全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四是全局意識有待提高。在政績觀、權力觀上還有偏差,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整體性、系統性、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謀劃工作。五是開拓精神有所減弱。對制約環保事業發展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缺乏主動而為的決心和大膽創新的勇氣。六是規矩意識尚有差距。執行和維護制度的力度不夠大,失之於寬、失之於軟。
周生賢部長通報了部黨組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的思路和措施。他說,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作風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緊盯“四風”突出問題,強化環保頂層設計,更加關注污染集中的地方,更加關注群眾身邊的訴求,更加關注與群眾身體健康關系密切的問題,加快推進環境管理轉型,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強化信息公開,擴大群眾參與,著力構建改進作風、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具體有:一是進一步加強思想理論武裝。完善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每月一次系列講座,結合形勢任務開展專題學習。強化干部培訓學習和個人針對性學習。二是進一步完善聯系群眾制度。著力完善調查研究制度,部領導帶頭下基層調研,並圍繞環保管理轉型發展等專題撰寫1~2篇調研報告。抓緊建立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環保政務信息工作辦法、辦理全國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工作規則、環境新聞管理辦法、環境信訪舉報制度、網絡輿情研判制度、應用網絡聯系群眾制度、環境利益協調和矛盾調處制度等直接聯系群眾和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工作制度。三是進一步健全科學決策機制。認真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完善環境保護部工作規則、部黨組工作規則。強化干部選拔管理和培養等方面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咨詢制度、決策論証制度、決策聽証制度和決策責任制度,對涉及全局性、長期性的重大決策,堅持做到未經調查研究不決策、未經專家論証不決策、未經集體討論不決策,確保決策過程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四是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在下放行政審批權限的同時,要加強對后續監管工作的研究,通過建立健全排污單位環境信息披露、建設項目環評公眾參與等制度,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管。五是進一步推動理順工作職能。認真梳理總結環保職能運行情況,科學合理配置職能,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的職能體系。配合有關部門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環境保護在黨政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考核中的權重。完善環境信息發布制度和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環境執法監督管理。六是進一步加強部門統籌協調。積極探索部門之間高效的工作溝通和政策協調機制,明確統一監督管理與分工負責的責任。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環保工作格局,團結動員各方面力量,協調一致做好環保工作。進一步規范部內工作運行程序和規則。七是進一步強化作風監督力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部各項管理規定,深入推進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建設,堅決糾正違規違紀行為。八是進一步嚴格環境執法監管。深入開展“全國環境監察專項執法檢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嚴肅處理、盡快解決。加強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評價與考核,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著力推進規劃環評,進一步嚴格環境准入,從嚴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九是進一步加強大氣、水和農村污染防治。以PM2.5為防控重點,深化大氣污染防治﹔以飲用水安全保障為重點,繼續推進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周生賢部長還通報了部黨組成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情況。他說,在民主生活會上,大家開門見山、緊扣主題,不評功擺好,不回避矛盾和問題,不放“空炮”、“禮炮”、“啞炮”。自我批評緊密聯系思想、工作實際和成長經歷,聚集“四風”查找問題,深入剖析根源。相互批評能本著與人為善、幫助提高的目的,提意見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讓接受批評的同志既認識到問題所在,又能夠心悅誠服。部黨組成員做到了紅紅臉、出出汗,醒醒腦、排排毒,加加油、鼓鼓勁,交鋒了思想、交換了意見、交流了感情,既緊張又嚴肅,既寬鬆又和諧,達到了“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中央督導組給予了充分肯定。
周生賢部長指出,為進一步深化環境保護部教育實踐活動,下一步要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要認真組織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二要認真開展一次“回頭看”。在專題民主生活會召開后,要及時組織“回頭看”。主要是:看學習教育是否扎實,看查擺問題是否聚焦,看自我剖析是否深刻,看談心交心是否充分,看邊查邊改是否見效,對發現的問題,要缺什麼、補什麼,邊整邊改。三要認真抓好整改落實。各部門各單位要抓緊制定整改方案、專項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設計劃。整改方案,既要集中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主動呼應部黨組整改措施﹔制度建設計劃,要務實管用、配套銜接,確保建立的制度可執行、可監督、可檢查、可問責。
通報會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主持。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李干杰、翟青,紀檢組長周英,黨組成員何捷,總工程師萬本太,核安全總工程師劉華出席會議。
中央第30督導組成員,近期退出領導班子的老同志,部機關正處長以上黨員干部,部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部機關和部屬單位黨的十八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