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發揮老干部在踐行群眾路線中的榜樣作用

天津市委老干部局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3年11月18日15:28  來源:天津網-數字報刊

堅持以豐富的實踐經驗

服務群眾

廣大老黨員、老干部經受過戰爭年代的錘煉、和平時期的鍛煉和改革開放的磨煉,在做群眾工作中具有思想理性的深厚閱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天津一些老同志情系群眾、心系社會,退休后積極幫助老百姓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濱海新區在廣大老同志中積極開展“建設新濱海、五老促雙十”活動,三千多名老干部組成的“五老”隊伍,在“十大戰役”、“十大改革”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濱海新區管委會原副主任、退休干部宋聯新,利用自己業務熟悉、實踐經驗豐富的特點,撰寫了《天津濱海新區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紀實》一書,為濱海新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諫言獻策。一些由司法部門退休的具有律師和法律工作者資格的老黨員,紛紛組成法律咨詢服務組,熱情為農民工、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所涉及的切身利益案件,長期提供免費法律援助,當好百姓守護神。薊縣退休干部張殿義,多年來潛心鑽研山區核桃、板栗、脆棗、優質葡萄等果木實用栽培技術,率先推廣標准化技術栽培示范區,興辦示范點,創新推廣栽培先進技術,並無償把研究成果奉獻給山區貧困群眾,幫助他們走上致富之路。

堅持以優良的傳統作風

影響群眾

廣大老黨員、老干部經受過艱苦環境磨煉和各種風險考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了一輩子,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用人格魅力和社會影響力讓群眾佩服。天津一些老干部雖年高體弱、行動不便,仍堅持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建設美麗天津做貢獻。

天津一批老延安、老紅軍、老八路、老干部自發成立延安精神研究會,24年來通過舉辦研討報告會、講座、展覽,編輯《民族魂》會刊和開辦“天津·延安精神”網站等方法,長期研究、宣傳、踐行、弘揚延安精神。目前研究會已擁有會員五百多人,在濱海新區及一些學校,街道社區等設有分會或研究小組近百個,培養了一大批宣傳延安精神的基層骨干力量,使延安精神深入人心。作為全國志願服務發祥地的和平區朝陽裡社區,組織老同志參與開展“認崗、認親、認難題”、“機關帶基層、黨員帶群眾、支部帶樓棟”等活動,一些離退休干部黨員擔任黨員活動站站長、樓長、協會理事、社區建設顧問團成員等,廣泛參與社區管理,提建議、出點子,成為密切聯系群眾、建設美麗社區的重要力量。河西區86歲的離休干部陳鳳英,離休后一直擔任樓長、社區治安委員等職務,並與10名患病和生活困難黨員結成對子,長期義務照顧轄區內的困難老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工作離休,思想永遠不離休”的誓言。大港油田組織百名離退休干部職工,組成礦區建設義務監督員隊伍,在物業管理、新區建設、綠化維護、環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監督作用。

廣大老黨員老干部既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又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寶貴資源。老黨員、老干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廣大黨員干部立起了正己的“鏡子”,提供了鮮活的教材,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堅持用老干部的優良作風做好老干部工作,敬愛致恭、用心用情,為他們安度晚年、健康長壽提供滿意周到的服務,讓老干部崇高的精神風范發揚光大、世代傳承。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