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據9月26日《人民日報》)
應該說,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有力武器,是妥善解決黨內矛盾、增進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証,也是黨員干部改造主觀世界、增強黨性鍛煉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當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能否達到“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關鍵在於能否體現整風精神,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把利器。
然而,不可否認,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存在著一種與黨的傳家寶不相稱的庸俗之風,使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一些黨組織中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得質量不高,甚至被當作擺設束之高閣。有的對有問題的人和事不願批評、不能批評、不敢批評,即使批評也是輕描淡寫,不敢觸及實際內容。有的在批評自己時,往往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談問題避重就輕、遮遮掩掩,不敢亮出心靈深處的觀點。在批評別人時,更是顧慮重重,轉彎抹角,浮光掠影,奉行“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道走”的庸俗人生哲學,或是隔靴搔痒地說幾句。
之所以產生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看,是“老好人”的思想在作怪,患得患失,怕這怕那,明哲保身,一味講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充當“好好先生”。這些人把左右逢源作為為官之道,把“多栽花少挑刺、留下人情好辦事”作為處世之策,在該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時候,失去了勇氣和底氣,滿足於互相吹捧、溜須拍馬。這些現象值得警惕,需要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引起重視並加以解決。
世界上沒有不生病的人,誰都不能諱疾忌醫。有了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地發現和治好病。為此,要把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排毒治病”的一劑良藥,深刻剖析自己,虛心接受批評,善於從批評中尋診問醫、全面體檢。隻有誠懇接受他人的批評和監督,對批評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聞過則喜,過而能改,才能起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從而達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真正發揮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毒治病”的功效,就要堅持黨性原則,排除私心雜念,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宗旨,客觀公正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批評別人要做到不扣帽子、不抓辮子、不打棍子,據理分析,以理服人,幫助同志改正缺點、糾正錯誤。自我批評不能夸大其詞、躲躲閃閃,而要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做到揭短不怕丑、刮骨不怕痛。唯有如此,才能深挖病源、查找病根、對症下藥、排毒治病,著力練就“金剛不壞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