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民主生活會不能“打哈哈”

無聲漫步

2013年09月23日14: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要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開好民主生活會,圍繞“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做好批評與自我批評。其目的就是讓黨員干部查擺不足,加強團結,不斷進步。因此,批評與自我批評不能只是走走形式,民主生活會不能“打哈哈”。

民主生活會要開得深刻,要讓干部“流汗”。隻有“照鏡子”,才能更好的“正衣冠”,民主生活會就是黨員干部的多棱鏡,從不同方面發現問題、糾正錯誤。近日聽聞某單位領導十年找部下談心3268次,暫且不問數字對不對,但這樣的談話成效筆者卻不敢恭維。就像現實當中,一些民主生活會失去了嚴肅性,有的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避重就輕、大同小異,走走形式、應付了事,猶如隔靴搔痒﹔有的話題不明,扯扯閑篇,照個照片上個報,一笑而過,這樣的形式主義違背了開會的真正目的。而隻有那種真找問題、敢揭弊源,讓人羞愧無言、額頭冒汗的會,才能從根本上“治病救人”。

自我批評要善於往“傷口上撒鹽”。人貴在自知,“一日三省吾身”往往是查找自身問題、彌補自身不足的最便捷的方式。但是,在以往工作中有哪些疏漏、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問題、思想中有哪些不良傾向,這些自己找出來還不夠,隻有在民主生活會上敢於揭露自己,敢於深刻的剖析和批評自己,舉一反三,多往“傷口上撒鹽”,才能更加清醒的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不能讓不敢說、不願說、怕挨批評、怕影響形象的思想阻礙了前進的道路,變疾在腠理,繼而肌膚、腸胃、骨髓以致無可救藥。

批評別人要敢於“打開天窗說亮話”。人們普遍認為,當今社會人脈勝於能力,不管是在單位,還是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在苦心經營人脈關系,往往是人前人后夸獎大於批評。當然,一個人工作干得好,錦上添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有的同志工作干不好、作風有問題,還在民主生活會上大加褒揚,愈使其飄飄然,這無異於火上澆油。更有甚者,有意見不擺在桌面上,而是面前堆笑臉,背后使絆子,這些都違背了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因此,要把批評看做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方式,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意見,都要拿出來,擺在桌面上,“打開天窗說亮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何嘗不是雪中送炭呢?

隻有讓民主生活會變“打哈哈”的形式為真查、真擺、真改,轉“四風”才能彰顯成效﹔隻有讓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撓痒痒”的把式為敢批、敢揭、敢糾,群眾路線才能越走越好。

分享到:
(責編:趙娟、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