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好民主生活會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在活動中開好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談真問題真談問題撈“干貨”, 就需要主管部門和上級黨組織主動介入,有效監督。
首先,糾正民主生活會的“破窗效應”。要大力宣傳黨內生活准則、黨的組織原則及黨規黨法,提高黨員領導干部對民主生活會重要性的認識,堅決杜絕把民主生活會開成家常會、吹捧會、總結會或斗爭會等,努力克服避重就輕、泛泛而談、以功充過、脫離主題、虎頭蛇尾、嘩眾取寵、推諉扯皮、人雲亦雲、打擊報復,真正確保不裝樣子,不繞圈子,不放空炮,不唱贊歌。
其次,不能讓監督成為“稻草人”。主管部門和上級黨組織派出的督導組要全程參與下級領導班子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強化責任、靠前指導、從嚴要求,敢於“唱黑臉”、“當包公”。看會前准備是否充分,看是否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反對‘四風’、服務群眾”為重點。發現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主題不符合要求,應當提出明確意見,必要時可以直接確定﹔認為下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不符合規定要求,可以責令重新召開。
第三,拍手更要拍灰。“拉拉袖子拍拍灰”是開好民主生活會的關鍵,主管部門和上級黨組織派出的督導組要創造批評條件,督促和支持下級黨組織及其成員在民主生活會中大膽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組織“一把手”要圍繞會議主題帶頭發言,加強會議引導,營造暢所欲言、以誠相見的和諧氛圍。同時,鼓勵領導班子成員真正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敢於揭短亮丑、動真碰硬,達到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民主生活會相關規定有的是約束性的,有的是剛性要求,但都不能成了擺設。要談真問題真談問題,撈“干貨”,監督就不能缺位,隻有讓民主生活會的制度成為硬約束,才能真正統一思想、搞好團結、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