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生活會上,一些人不敢發聲說事,怕說實話暴露自身問題,更怕真批評得罪領導同事,有的成了“木頭人”,人在心不在﹔有的成了“老好人”,“禮炮、啞炮、空炮”漫飛、“朝天開槍”﹔有的玩起“峰回路轉”,隔靴搔痒,“無關痛痒”,致使民主生活成了“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走了過場,流於形式。
民主生活會是發揚民主以發現作風問題,集思廣益而完善思路方案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把握寶貴機會,創新組織形式,多拿老舊積弊、“疑難雜症”開刀問診,充分發揮最大效能,深入查擺問題,加快作風轉變,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釋放最強“正能量”。
關注老問題,首先摸清“新動態”。及時、高效解決問題,需要“第一手資料”和最新“時局圖”。要主動走出機關,深入一線,親身感受體驗往往印象最深﹔主動拜民為師,訪查真實情況,征求意見建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服務對象和基層群眾的感受最實、話語最真﹔要多方驗証,把領導干部、業務骨干、一線人員和普通群眾請進會議室,擴大調研范圍和意見征求面,“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了解摸透最全、最新、最真的訊息,摸清“地形”,才能順利“進軍”。
發現新缺陷,全力為根治“痼疾”集思廣益。號對脈象、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為什麼舊方案沒有從整體上穩控局勢,老辦法沒有取得撥亂反正好療效?是主觀執行不力,還是客觀有新變化?是治病因素沒有找全,還是執行機制不健全?是部分“小圈子”的消沉不作為,還是個別關鍵人的失責亂作為?一個人一個人地反思查擺,一個方面一個方面地問診研判,一種情況一種情況地分析排除,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開刀剖析,一個方法一個方法地綜合治理,才能贏取一個案件一個案件地整改結案。
防范新情況,堅持“回訪鞏固”與“未雨綢繆”相結合。“開門評風”只是開始,會后落實才是關鍵。一是問診看病、綜合治療要跟上“術后復查”。會中討論著眼於會后落實,會末決議亦需完善跟蹤監督舉措,確保舊病不除療程不縮減、藥方不打折。二是積弊初祛再堅持“鞏固鞏固”。在之前漏洞處多貼幾層“防滲膜”,在要害關鍵處加固一下“保險杠”,在潛在“起火”點多備一桶“滅火器”。此外,要養成未雨綢繆的習慣。端正認真履職態度,堅守謹小慎微底線,勤於學習調研,善於總結反思,吸取歷史教訓,完善應急預案,不斷掌控新情況、完善新方案,才能有效應對風險、戰勝挑戰。老問題不復發、新情況不積壓,當是民主生活會關注和追求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