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一把手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說,民主生活會開得好不好,關鍵看一把手。(來源:9月13日《中國組織人事報》)
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是進一步查擺問題,深化認識,促進整改的有效途徑。當前,民主生活會的總體質量是好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一把手”習慣唱“獨角戲”,不願跳“集體舞”,作風霸道,聽不得不同意見,“老虎屁股摸不得”,結果民主生活會“變了味”,成了一種走過場的形式。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關鍵在“一把手”。
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要從“一把手”帶頭示范中來。“一把手”要在民主生活會中發揮好“導演”作用。
當好導演,定好調子。“一把手”在民主生活會開始時,要明確會議隻談問題不談成績,“約法三章”: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營造寬鬆的民主氛圍,讓班子成員從“不敢批評、不願批評、不真批評”中釋放出來,避免“自我批評談情況,相互批評談希望”、“批評領導放禮炮、批評自己放空炮、批評他人放啞炮”等不良現象出現,影響民主生活會質量。
當好演員,帶頭批評。在民主生活會上,“一把手”要按照“解剖自己不怕嚴,亮出問題不拍丑,接受批評不怕刺,觸及思想不怕痛”的要求,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把自己視為班子內部普通一員,帶頭營造寬鬆的“話語環境”,平等地討論問題,公正地發表意見,做到“照鏡子”、“掏心窩”、“吐實情”,並主動懇請班子成員一一對自己提出批評意見。
當好觀眾,交鋒思想。在民主生活會上,“一把手”在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氛圍營造起來后,要善於當好觀眾,認真聽取班子成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首先,認真聽,讓每名班子成員緊密圍繞主題積極發表意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其次,適時引,掌握節奏和曲調,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交鋒,既要防止因批評過頭、方式過激而適得其反,又要防止因批評不足、力度不夠而隔靴搔痒。最后,全面評,對民主生活會召開的情況進行點評,把問題、意見進行歸納,為整改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