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加速到來,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從公交車上問民生,到走進社區和民營機構看養老,2012年11月以來,省委書記李鴻忠對群眾反映的這一熱點問題進行了跟蹤關注和深入調研,並提出加強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的明確要求。
今年初,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發展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意見,並將其列入為民辦十件實事內容予以重點推進。
這項工作進展怎樣?群眾還有哪些期盼?9日,李鴻忠與省和武漢市領導阮成發、傅德輝、梁惠玲、唐良智,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一道,來到武漢市武昌區東亭社區調研檢查。
納涼點裡問冷暖
室外熱浪滾滾,室內涼爽宜人。東亭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納涼點,吸引了好多老年人在這裡乘涼。
社區黨委書記王學麗介紹,社區65歲以上老人有1140多人,其中90歲以上老人7人。現在天熱,納涼點開放,社區圖書館的書還可以免費取閱。
67歲的郭祖志老人正捧著一本《四千年農夫》看得津津有味。李鴻忠與他攀談時問道:“社區養老服務怎麼樣?”
“蠻方便的。”郭祖志回答,天熱不想在家做飯,打個電話到社區,有人送餐,也不貴。社區衛生院辦得也蠻好,一說馬上有醫生來量個血壓什麼的,“比大醫院的醫生還好些,因為經常接觸,感情融洽了”。
“不過,我也提個建議。”郭祖志接著說,我們社區醫生比較好,看病的人多,他們壓力蠻大,能不能多派點醫生來,另外藥的品種能否再增加一些? “您的建議很好,我們記下了,會盡快研究。”李鴻忠當即答復。
幾個老人抱著孫子走了過來,李鴻忠一邊逗小孩開心,一邊問老人:“這裡好不好啊?”
“感覺好涼快,心裡很溫暖,像家裡一樣!”老人們連聲稱好。
看到老人們滿意的笑容,李鴻忠倍感欣慰。他對阮成發說:像這樣為普通群眾服務、便民利民的場所,可以多建一點。
寥寥數語,飽含對群眾的深情,老人們聽后深受感動。
社區老人們的幸福生活
穿過納涼點走上二樓,900多平方米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展現在眼前。
這裡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平台和窗口,服務咨詢室、衛生服務中心、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健身室、書畫室、棋牌室、日間休息室、老年人餐廳等一應俱全。
閱覽室裡,有的老人在沙發上看報,有的在電腦前上網。李鴻忠上前一一打招呼,關切詢問他們的生活。
活動室裡,合唱團的老人們正在排練。60多歲的鄭美耕、黃慧蘭夫婦抱著2歲多的孫女參加合唱,格外引人注目。
“祖孫三人一起練歌,這個景象太美了,太好了。”李鴻忠高興地說,“我相信,音樂會影響您孫女一輩子。”
書畫室裡,70歲的李貽清老人揮毫潑墨,贏得大家一片叫好。李鴻忠“拜托”他為豐富社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更大作用。
社區如何為在家的老人提供服務?李鴻忠來到76歲的魏敏老人家中了解情況。魏敏獨自居住,去年因為乳腺癌動過手術。
“手術后我蠻悲觀。”魏敏說,后來社區工作人員時不時過來敲敲門,關心問候下,還給我配了“一鍵通”,有事一呼叫就有人上門服務,“現在心情舒暢多了”。
“敲敲門,小動作,大作用。”李鴻忠稱贊說,老人年紀大了,心裡很孤獨,需要精神上的支撐、情感上的慰藉,社區常常派人上門關心下,很重要。
王學麗表示,有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通過“一鍵通”這個紐帶,我們可以更好地為老人們做好服務,把社區真正建成老年人的“幸福之家”。
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光靠政府投入,還要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作用。
復興居家養老公寓是東亭社區內的一家民辦養老機構,兩層的樓房,60個床位,已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
有多少老人住進來?服務如何收費?伙食怎麼樣?……從一樓到二樓,從房間到廚房,李鴻忠一行與老人們拉家常,查設施,摸涼席,看得認真,問得仔細。
聽到老人們都說很滿意,李鴻忠高興地問院長劉艷紅:“還有什麼困難沒?”
“政府很支持,其他都還好,就是地方小了點,很多人過來咨詢,我們這裡已住滿,沒辦法接收更多的老人。”劉艷紅回答。
民政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像這樣中小規模的民辦養老機構,辦在社區,很方便,收費也不貴,每月費用在1300元至1800元之間,老百姓很歡迎。
“群眾有需要,我們再努力。”李鴻忠當場和阮成發、傅德輝、梁惠玲、唐良智一行研究說,高端養老需求由市場來解決,政府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下一步要把重點放在扶持面向普通群眾、困難群眾的民辦社區養老機構上。
“從事養老服務這個行業,是行善積德。”臨走,李鴻忠鼓勵劉艷紅說,你們代很多人辦了盡孝的好事,這個職業很偉大,希望你們為解決社會養老問題作出更大貢獻。
美好的祝願,道出了群眾的心聲,亮明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