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學生實踐團在重慶和“棒棒軍”一起勞動、交談。資料照片
“挺進鶴壁”,隊長申天寧為北師大法學院鶴壁暑期實踐團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7月8日開拔,7月14日返京,為期一周的實踐中,為了解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實際問題,申天寧和隊員們走訪農戶、採訪政府、參觀農業產業園區,辛苦卻充實。
“走到老百姓中去,聽著他們對富裕的渴望、對發展的信心,我似乎摸到了中國跳動的脈搏,也深深感到一種責任。”這位研究生黨員話語由衷。
和申天寧一樣,這個暑假,北師大7000多名學生黨員正經歷著一場生動而深刻的教育。基層實踐讓學子們受教育、長才干,增進了對基層的了解,對廣大群眾的感情。而他們活躍在百姓中的身影,也成了北師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亮麗的開局之作。
奉獻社會:“在‘接地氣’的生活裡體現人生價值”
太陽剛爬上山梁,貴州畢節大河鄉岩口村的100多位山裡娃就踩著山路跑進教室,興奮地等著北京來的老師們。
20天的支教活動剛開了個頭,12位北師大本科生組成的“啟航愛心支教隊”就已經喜歡上了這裡可愛的學生、淳朴的鄉親。他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制定了調研計劃,准備在支教之余入戶走訪、深入思考:我們能為這片貧窮卻充滿希望的山村做些什麼?
同樣的問題,一直盤桓在文學院2011級本科生黨支部書記邵京京腦海裡。
7月初,她帶著本學院8位黨員,開展了以“重慶棒棒軍生存狀況調查”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跟著搬運工們在烈日下奔波、幫著搬小件物品、看著他們一個饅頭打發一頓午餐,大學生們很受觸動,也堅定了用知識回報社會、幫助更多人改變命運的願望。
除了暑期,學子們自發服務群眾的實踐在平日裡也不曾間斷。
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黨員中,加入“學生宣講團”、參加“黨史進社區”活動已成熱門行動。3年來,該院組織師生上百人次,先后走進20多個社區為居民講黨史、宣講理論。
這些活動備受學生歡迎。“既能在‘接地氣’的生活裡體現人生價值,又能在實踐中鍛煉提高,還能增強和群眾的感情”。邵京京認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