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在線訪談>>專家學者

實錄:北大原副校長梁柱談黨員干部如何達到"十二字"要求

2013年07月24日17: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教授做客人民網。(朱書緣 攝)

[梁 柱]:我們黨能不能做到呢?我想這是第二個理由。我們黨有90多年歷史形成的優良的黨建傳統作風,有著豐富的黨建經驗。這個經驗概括地說,就是通過過去所積累的,通過整頓黨風的這種形式,或者說把經常性的教育和階段性的重點教育結合起來,我們經常都要進行黨的建設、黨風教育,但是,在一定的時候,要重點解決一些問題,這就是整風。

整風裡最重要的一個基本精神,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自我批評的武器來改掉身上的毛病。我們黨有一個很好的傳統,這個傳統是什麼呢?用一句話來說,就叫做能夠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我們剛才說了,我們黨是一切為了群眾的,為了群眾我們敢於堅持真理,為了群眾我們勇於修正錯誤。作為一個黨,它是生活在社會裡,它不可能在真空裡生活。社會上的各種活動、各種思潮、各種舊的習慣勢力、各種誘惑會影響我們黨,黨不是天生的政權,通過什麼保持我們的政權呢?總結經驗。總結經驗裡面就包括了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十二字”做法就貫穿了一條,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學習文件,認真地聯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運用批評的武器,來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所以,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有這個武器,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馬克思主義最有生命力的武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剛才說了,過去我們也進行過一些教育活動,但是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來說,我覺得,我們是淡化了、丟失了、忽視了自我批評的武器。

十八大以后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今天能不能夠使這個教育活動不走過場,不搞形式,而有實效,就要通過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嚴肅的而不是任意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我想這“十二字”要求是貫徹了這樣一個精神。

[梁 柱]:第三,所以要提出這“十二字”,我想我們還貫穿了一個對黨員干部覺悟信任的基礎。我們黨,包括黨的中高級干部,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還要相信,他們中間的多數人是有覺悟的,黨性沒有完全泯滅,他們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隻要他有醒悟,有認識,我們都歡迎他改正錯誤,這是我們黨的一貫作風,就是對犯錯誤的同志,我們絕對不搞不教而終,我們都給他機會,使他通過學習、通過教育,能夠認識自己身上的毛病,痛下決心。我想,隻要不諱疾忌醫,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就比較容易回到黨的路線上來。

我記得有一位哲人說過,認識了錯誤,就是改進錯誤的一半。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採取文過飾非,回避問題,不敢承認錯誤,那就是不可挽救,那就會失掉機會。我們黨有了這樣一次教育活動,給有這樣那樣問題,也包括有嚴重的問題的同志一次機會,希望他能夠通過學習,認識問題,回到黨的立場上來。所以,這十二字要求,我認為是我們中央基於這次活動的重要性,基於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基於對有這樣那樣錯誤的同志,要給予他們治病,給予挽救,而採取的這樣一個措施。這樣一個措施,怎麼來看它的針對性、指向性呢?

剛才說了,中央提出這“十二字”要求,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向性。對於黨來說,改革開放以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但是,隨著新的歷史條件,即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包括中國在內,經歷過重大的挫折,比如有過文化大革命。在糾正這個挫折的時候,我們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有些人就有可能由於過去這種挫折,對於歷史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總結經驗,而把改革開放是看成謀取個人私利的一個機會。再加上,在國際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在一個低潮,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在國際形勢表現為一個特點,就是西強東弱,所以,就有一些人會向往西方,會追求享受。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事業在前進,但是,不能不帶來黨風方面存在的新的問題。

分享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