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立改 取信于民
各地各单位制订整改方案10200多个,初步解决“四风”问题13900余个,查处“四风”问题典型案例1280多个,把实事好事办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叫好”
新风新范何处立?解决问题是真章。各地向问题“叫板”,动起来、改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叫好”。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更直接面对群众,更贴近基层一线。越是 ‘末梢神经’,越牵涉具体矛盾问题,越关涉群众切身利益,桩桩件件都不是小事。 ”当涂县委负责人说,这就要求第二批活动更务实、更接地气,不等不靠,立行立改。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各地“一把手”既带头示范,又统筹推进,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向党员群众公布整改方案,作出整改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据统计,各市、县(市、区)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专项整治方案273个,第二批活动单位领导班子共制订整改方案10200多个。
一条条意见,就是一道道考题。毋庸讳言,无论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还是“慵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的老爷作派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各地对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单位等作风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并对发现的“四风”方面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和曝光,督促各单位及时纠正问题,确保作风“痼疾”不反弹。
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我省把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党员干部作风和群众工作能力三类问题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五整五建”专项行动,剑指沉疴顽疾。针对安徽实际,突出抓住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小四风”问题和乱占土地、乱建私房以及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等重点问题,赢得了群众满意。
意见,从群众中来;效果,也到群众中去。各地发扬“钉钉子”精神,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联系服务群众的薄弱环节抓起,把实事、好事办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截至9月底,各地累计解决“四风”突出问题13900多个。
“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坐在新家敞亮的客厅里,东至县大渡口镇渔民陈德建满脸欣喜。在水上“漂”了几十年,如今他不仅在镇上安了家,还做起水产生意,日子红红火火。
以船为家、靠水谋生的渔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普遍困难。我省将解决这一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综合解决2.2万多户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问题。目前,已有1.3万多户像陈德建一样的渔民“洗脚上岸”,过上踏实的幸福生活。
一个个多年积存的问题得到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曾经的距离正在拉近。
正风肃纪,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曝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典型案例,起到了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同时,结合巡视、督导和暗访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以“四个防止”为主要内容的整改落实“回头看”活动,督促各地各单位查死角、堵漏洞、建机制,切实保证整改效果。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查处公款吃喝、收受红包等“四风”问题典型案例1280多个;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以权谋私问题99个,处理173人;查处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 624起,处理 423人;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案件 6500多起,处理6942人。
建章立制 扎紧“笼子”
市县两级党委共确定重点制度建设计划353个。各地各单位累计新建制度20900余个、修订制度10100余个,从源头上堵住不正之风滋生的漏洞,让行之有效的机制落地生根,为改进作风提供持久推动力量
“以前迎来送往比较常见,现在不行了,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和报销相关经费。 ”肥东县响导乡党委副书记许俊国说,严格的制度规定,也给基层干部松了绑,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
作风建设,群众最担心的是 “开头紧,中间松,结尾还是空”。 “风过又回头”带来的失望和不满更甚。我省积极探索,破解作风建设中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问题,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确保持续不断地改进作风、始终如一地保持优良作风。
着眼深挖“四风”问题背后的制度机制根源,省级层面重点围绕改进作风建设、促进勤政廉政、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基层基础、公权阳光运行等5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市县两级党委共确定重点制度建设计划353个。
落得了地,管得了事。各地各单位按照“精而管用”要求,认真抓好制度的研究论证,有针对性地做好“废改立”工作,既着力纠正面上 “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又从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权力运行,为改进作风提供持久推动力量。截至9月底,各地各单位累计新建制度20900余个、修订制度10100余个。
制度“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大到行政用权、小到吃住行游都套上了“紧箍”。不少领导干部说,教育实践活动让自己心中有了敬畏之心、底线思维,原来司空见惯的陈规陋习再也不敢小视。
“红线”划出来了,“高压线”架起来了,干部队伍风气为之一新,党风政风民风有了显著转变。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的特权意识式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谬论破产了,“公款姓公、公权为民”的逻辑深入人心……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经过教育实践活动,使自己在思想上“加油”、能力上“充电”、作风上“防疫”,站稳了群众立场,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公车私用难觅踪迹,公款消费少了身影,“问题官员”连连受到严查,“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多了……这些鲜活事例刷新着人们的习惯认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一种崭新气象。不少群众拍手说,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整个社会风气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这是群众当前对党员干部的新评价。哪里 “不一样”?和县西埠镇鸡笼山村村民贾德松说:“干部作风更实了,吃喝少了、下基层多了,真为老百姓着想了。群众到机关办事,干部和气了、耐心了,办事更方便了。 ”
传承的是优良作风,收获的是人民信任。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好安徽的正能量,为书写中国梦的安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作风建设,永无止境。坚守“生命线”,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我们党就一定能永葆蓬勃生机,汇聚源源不竭的力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记者 黄永礼 吴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