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群众忘不了的好书记
“小岗人最讲事实,好干部就是好干部,不好也不会有人说好……像沈浩书记这样的干部,就受到了小岗村广大群众的欢迎。现在群众听说他将要调离小岗,小岗人舍不得他走,小岗村需要他,也离不开他……”——小岗村党员、干部、群众联名申请书
“说实话,我们这些‘大包干’带头人当年连杀头、坐牢都不怕,却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 ”71岁的严金昌说,“怕啥呢?怕沈浩走哇!当时小岗的发展正在关键时期,他怎么能走呢?我们急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凑在一起合计,说什么也要把他留下来! ”
全村98户当家人在联名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向组织上请求把沈浩留在小岗村。
一颗颗鲜红的手印,是小岗人内心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同志亲临小岗村视察。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选派干部时,他热情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
这一干又是3年,眼看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在一次会上,严金昌试探着问他:“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 ”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 ”
于是,小岗村186户当家人再次按下红手印,挽留这位好干部。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6日清晨,沈浩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
这个噩耗传开,小岗人泪飞顿作倾盆雨。2009年11月8日,他们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红手印,请求把沈浩永远留在小岗村。
沿着友谊大道一直向东,来到柏树苍苍的小岗村公墓。一块朴素的黑色墓碑,上书几行白色大字:“沈浩同志之墓”。阳光下,墓前的一丛丛红叶石楠如同一颗颗红色手印。
“大包干”带头人、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关友江深情地说:“清明节前后,许多村民自发前来祭奠,他们对沈书记的感情发自内心,小岗人永远不会忘记他。 ”
一面照亮心灵的镜子
“沈浩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面镜子。每一次对照他,我们都能看到差距,都能找到动力。 ”
——一名参观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的共产党员
沈浩虽然走了5年,但小岗村的发展一直按照他当初的规划在推进,小岗村的干部也一直沿着沈浩的足迹在前行。
现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张行宇上任第二天,就踩着自行车走门串户,跟群众拉家常,了解每个家庭情况和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张行宇说,沈浩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群众当亲人,学习弘扬沈浩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5年来,安徽省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坚持不懈地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习沈浩的宗旨意识、改革精神、实干作风、高尚品德和群众工作本领。5年来,沈浩事迹传遍了江淮大地,沈浩精神感染了全省人民。
在沈浩精神的感召下,省地税局选派干部杨传杰3次要求下派、先后7年在两个贫困村任职。2012年3月,像当年小岗村群众挽留沈浩一样,涡阳县义门镇小辛村全体村民代表按下467个红手印,请求省委组织部留他再干一届。
“一个沈浩倒下了,千百个沈浩站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沈浩之后,又有300多位与他一样的选派干部,在任期届满时,被群众按手印挽留。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已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把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作为活动重要载体,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学习弘扬沈浩精神、坚决反对 “四风”组织开展活动,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显著成效。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中央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沈浩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以焦裕禄、沈浩精神为镜子,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沈浩虽然是省厅下派的干部,却一点没有官架子,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公仆。 ”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党委书记杨龙和说,“我们呢,本身就是群众,当村干部时间长了就把自己当成了官。要从心理上纠正这种本末倒置,始终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群众就会拥护你、支持你。 ”
“我们和常人一样,面对委屈时也有怨气;面对压力时也会泄气;面对风险时也没底气;面对责难时也有脾气。但我们都能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沈浩这面镜子给了我们无穷的正能量。 ”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太平说。
沈浩虽然走了,但沈浩精神永存,必将在江淮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记者 吴林红 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