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上率下、身体力行、真整实改,为全区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当前,全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环节和攻坚阶段。为确保整改建制出实招、见实效,自治区党委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改进作风加强制度建设计划》(以下简称“两方案一计划”),形成了整改建制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日前,本报记者就“两方案一计划”相关问题,专访了自治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
记者:在我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自治区党委制定“两方案一计划”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按照中央的部署,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后期,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整改落实上,把功夫下在建章立制上,以真整实改取信于民、惠及于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带头抓整改,既挂帅又出征,针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16个方面63项整改项目,下发了整改任务书;同时,辅之以“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改进作风加强制度建设计划,明确了9个方面、32项专项整治任务以及28件需要进一步贯彻执行的制度和42件需要研究制定或修订的制度,确保整改任务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可落实。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的整改工作是风向标,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十分关心。按照聚焦“四风”、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深化改革、推动整改,开门整改、群众参与,建章立制、常态长效的原则,自治区党委以群众期待为努力方向,以群众关切为整改动力,下决心动真碰硬,针对“四风”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了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泛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干部管理中的不正之风,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突出问题,让广大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上的明显变化。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要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自治区党委既立足当前,突出抓好“四风”专项整治,又着眼长远,进一步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及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履职尽责的相关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规定和楼堂馆所建设的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计划,推进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努力把常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是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内蒙古的重要举措。“两方案一计划”中,自治区党委对以改革精神推动整改作出了哪些承诺?
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带头示范,把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体现到了整改措施的各个方面和整改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推动整改,努力根治“四风”顽疾,消除滋生“四风”的土壤和条件。比如,在《整改方案》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反对奢靡之风,始终坚守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具体来说,自治区党委承诺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强化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升级,科学、理性地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结构和总量的关系,坚决纠正单纯追求经济速度和总量的认识做法,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多办打基础利长远、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好事,切实解决一些地方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过度举债建设等问题,切实防止出现GDP“注水”、财政收入“空转”等虚假浮夸现象。要全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成立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抓好全区重大改革措施的调查研究和组织实施,抓好政策规划项目配套,加快推动各个领域改革深入破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自治区党委还提出,要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切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