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常委班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工作,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中又有哪些部署,取得哪些成效?
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活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把开展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接访、大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行动”、推进以“扶贫攻坚、创业就业、平安创建、百姓安居、人才强区、干部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工程”作为实践载体贯穿始终,以好的作风学本领、接地气、听民情,以好的作风查思想、摆问题、抓整改,以好的作风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从推进情况看,集中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让群众看到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说立行、立整立改的信心与决心。
深入开展“四大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工作紧密结合、一并推进,使工作触角真正向基层群众延伸。开展“大学习”,在第一环节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陆续组织集中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四五六”工作法等4个专题,进一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开展“大调研”,通过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下问行风、党员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联系服务群众、“千企帮联千村”4项工作,使党员干部更加接地气、连民心。活动中,自治区党政领导同志平均深入基层调研43天。开展“大接访”,建立自治区党委常委包联盟市督访、自治区“一府两院”领导带案下访、市县乡三级干部联动接访制度,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四级党员干部联动处理信访问题。活动中,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5100多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开展“大落实”,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及分工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组织科学发展现场观摩团赴8个盟市进行观摩检查,督促各地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推进“六大工程”,从自治区实际和群众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惠及民生。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实行38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465名盟市领导干部联系贫困苏木乡镇、2308名旗县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嘎查村三级联系制度,积极推进“千企帮联千村”行动,认真开展结对共建、定点帮扶和京蒙合作对口帮扶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赴广东省学习考察扶贫攻坚“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12亿元,增幅达20%,自治区压缩行政经费5%,安排18亿资金为农村牧区低收入家庭每户免费送1吨煤。推进创业就业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一批公共就业服务基层网点,形成从自治区到嘎查村、社区五级就业服务体系;力争打造100个标准化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过程中,自治区共出台14项就业服务、援助和见习培训等配套政策,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6.95万人,农村牧区转移就业257.2万人,帮助13.7万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以内。推进平安创建工程,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全面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深化开展“三驻”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共向嘎查村、企业、学校派出干部39552名,排查各类矛盾隐患和信访纠纷4742件,化解4671件。全区公安机关八类主要案件立案5601起,同比下降27.3%,刑事案件破获率同比提高5.6%,近年来发案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扭转。推进百姓安居工程,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多措并举改善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实施约谈问责机制,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调度力度,2013年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拨付补助资金15.15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7.8万套,开工率101.6%,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2.8万户。推进人才强区工程,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搭建“三大平台”,实施“十大百人计划”,加快人才强区建设步伐。切实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9个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定期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加大人才开发和重大人才工程资金保障力度,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选派505名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分期分批到国家部委以及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或锻炼,选派150余名旗县、乡镇干部到自治区、盟市挂职学习。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培训干部53万多人次,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