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观点 进一步改进文风学风
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 叶南客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这些都是普通百姓能听得懂的词汇。像这种文风和学风的变化,本身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的体现。
学风、文风即党风的重要表现。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要着力把改学风文风作为重要切入点,进而转变作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由此可见,文风学风不是小问题,甚至关乎党性,改进文风学风就是改进党的作风。作风是一个政党及其党员的党性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体现一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在学习问题上则为学风,反映在语言文字上则为文风。学风、文风,是关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大问题。
宗旨淡忘是问题的实质。当前,一些党员学风不浓、文风不实等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一些党员干部淡忘宗旨意识、缺乏群众观点,从而导致功利主义,浮躁之风盛行。“学习”应付差事,“调研”流于形式,“思考”依赖“电脑”,提起笔来“硬写”,摆起架子“硬说”,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远离实际,讲照本宣科的空话,说四平八稳的老话,以至于造成“自言自语”,失信于民。分析当下文风学风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说到底,是党性不纯、私心作祟的表现,更是对事业不敢担当、对人民不尽职责的体现。因此,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首先要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老老实实拜群众为师,唯此,才能与群众有真正的思想交流和“共同语言”。
改风正气以群众观点为要。进一步改进党的学风和文风,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真正站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立场。
正学风,关键在于真学、会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要“真”不能“虚”,学要“实”不能“空”,学要“沉”不能“浮”。要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处理事务,把务实、朴实、真实贯穿其中。只有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假、大、空。
改文风,关键要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以“短、实、新”打动群众、赢得群众。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只有真正从群众出发,融入群众中间,突出群众视角,善用群众语言,才能熟悉群众声音,发出群众心声,表达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才能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