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为民务实清廉丰富党的群众路线内涵

2013年07月16日11:23  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内涵。为民是根本。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会珍惜权力、拒绝贪腐。务实是途径。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显清正本色、廉洁品德。清廉是关键。只有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有人民信任、群众信服,才能专求实效、力争实绩。为民务实清廉三者辩证统一,环环相扣,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层次,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空间,升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境界。

  为民立场方向的灵魂

  罗文东/易艳华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树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理论确立党的宗旨

  党的宗旨集中体现政党的立场和目的,是由政党的性质及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确立了为无产阶级利益和人类解放而斗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宗旨、目标和纲领。能否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始终代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

  1871年,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 “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论断,主张“普选制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压迫人民,而是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列宁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他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写道,无产阶级的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在他看来,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先锋队不能脱离群众;共产党员“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只有正确表达人民的想法才能管理国家。正因为列宁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建立了一个好的布尔什维克党,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践行宗旨铸就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规定,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以开展群众运动为己任。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全面阐述和践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在党的七大上,他进一步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重庆谈判期间,他还为大公报社职工题词:“为人民服务。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对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实践在深化、发展。 1956年至1957年间,毛泽东同志针对苏联个人崇拜等经验教训,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要执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后来发生的“文革”,表面上是轰轰烈烈搞群众运动,实际上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滋长蔓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和发扬党的根本宗旨与优良作风,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党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恪守宗旨实现伟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对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党性修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才能确立起来。一些党员干部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宗旨意识淡漠,群众观点模糊,经受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大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工作观,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恪守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民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关系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上下功夫,在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群众困难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奠定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制度,推动群众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具体说来,要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网络,通过各级、各类党员服务站(点),开展各种服务群众的实践活动,履行党员承诺,发挥党员作用。要把党员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享到: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