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日召開的江西省防汛工作電視電話會上,省長鹿心社對某廳局負責同志遲到一事,當場提出批評:開這麼重要的會,為何遲到?倘若是在搶險救災,這遲到15分鐘要耽誤多少事啊!省長一席話直截了當,不避不繞,戳到了作風問題的痛處,令人警醒。
事實上,省長批評開會遲到現象,並非小題大做。細微之處見精神,細微之處見風氣。會風體現作風,作風反映一個干部對待工作的態度。干部遲到、早退等現象看似是“小事”、“小節”,但它對機關形象、對干部形象的影響卻是極其惡劣的。
“不矜細行,必累大德。” 一個人的作風怎麼樣,往往體現在生活小節和工作細節上。忽視小事小節,就可能敗壞大事。作風上的“小問題”遲早會引發“大禍端”,作風上的“小轉變”也能迎來“大發展”。
作風建設就該“小題大做”。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體現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守住小節是對干部的基本要求,為官要講大節,但絕不能忽視小事小節。其實,人民群眾評價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來判斷的。群眾最認可“小節”,他們往往不理會干部嘴上怎麼說,而是以“小節”看是非,分優劣。可見,“小節”是聯著群眾的,千萬馬虎不得。
黨員干部的言行不僅是個人行為,代表著黨委、政府的形象,更直接關乎發展大局。因此,黨員干部必須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無小事的觀念,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敬畏紀律,敬畏人民,“嚴”字當頭、“細”處較真、“實”處用功,“小題大做”,動真碰硬,善於拘“小節”、抓末端、抓具體,從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從服務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從解決群眾困難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嚴謹細致,一絲不苟,將作風建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