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天津開發區的鴻泰千佰匯商業廣場又迎來旺季,總裁助理魏明源有點兒忙,“最近入駐商戶多,我們自己還要新注冊一個子公司,都得抓緊辦手續。”因為做商業地產,經常有入駐商戶咨詢他如何起照、變更,有的不了解嫌麻煩,魏明源都鼓勵商戶和企業在開發區所在的濱海新區注冊,“方便省心”。
最近一次,魏明源帶著材料來到天津開發區投資服務中心一樓B區的窗口,遞上一份材料,轉天拿回一張執照。“我們自己新注冊了一家貿易公司,注冊資本一個多億。原來注冊就挺快的,沒成想這次更快了。”
因為經常幫入駐商戶代辦,魏明源最頭疼的是各種審批,“跑四五個窗口,等上十幾天是常事兒。”沒有“三証合一”時,魏明源幫一個企業注冊,至少得跑國稅、地稅、工商、質監4個部門,“就算你材料沒問題,也至少需要去3個窗口跑6趟,一份材料得復印好幾份分別提交,前后加起來十天半個月就過去了,有的經營者嫌麻煩花幾千塊錢找中介機構代辦,又增加了經濟成本。”
商場的租戶大多是小企業、小商戶。“晚一天都是壓力。”這些企業需要簽了合同交了租金,拿著租賃合同才能去起照,起照時間晚一天,開業時間就推遲一天。租金、積壓進貨的成本,雖然隱性,但對於小本經營的小微企業來說都是負擔,甚至決定了經營起步時的狀態。
魏明源記得,大約從去年5月開始,濱海新區成立首個行政審批局,實行“一顆印章管審批”,他記得新聞上有說,所謂“一顆印章”,是原來分散在18個不同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並到一個部門,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以前一起辦照的人,好多都得穿運動鞋,現在不用了,不需要來回上下跑了。”魏明源經常拿這事當段子講。
而上個月開始,他的工作流程又大大簡化了。天津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實施“三証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此前,他得分別向4個部門提交申請材料,分別申領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和稅務登記証3個証照,現在他隻需通過一個窗口申報、一次性領取載有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証號的營業執照,就實現“一窗收件、聯合審批、信息共享、頒發一証”的審批模式。
“不管是千佰匯這樣上億的企業,還是小微企業,我們都一視同仁,一樣方便。”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施揚說,未來將實現一個號碼全天候咨詢、一個系統全天候辦件、一個平台全天候服務,區內的企業如需其他幫助可直接撥打服務中心電話,最快反映、最快解決、最快反饋,形成企業服務的“閉環”機制。
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濱海新區相繼取消和下放了798項行政審批事項,中央層面政府核准的投資事項量減少約76%,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幅度減少,為企業和個人每年減負約10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0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