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浙江溫州實施“紅色細胞工程”調研

2015年02月14日10:16  來源:光明日報

溫州市龍灣區實施“四大行動”,全面推進“紅色細胞工程”。資料圖片

溫州市龍灣區民情處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受理民情信息。本報記者 王昊魁攝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是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題中之義。問題是基層黨員素質參差不齊,黨性意識高低不一,有的不願意“沉下去”。即使“沉下去”,可能還存在缺平台、少載體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黨員干部與群眾距離更近,關系更親,服務更優?浙江溫州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入實施“紅色細胞工程”,通過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構建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新機制,倒逼黨員干部“沉下去”,實現強基惠民。

“紅色細胞工程”如何激活黨員“細胞”使其緊密地聯系服務群眾?又是如何增強黨組織活力、夯實基層基礎?日前,記者進行了採訪。

構建機制,黨員“細胞”煥發活力

“以前大多開開會、領領材料,不知道怎樣為群眾服務。有時知道該為群眾服務,但又覺得不好意思。”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黃坦鎮后巷村黨員張德銳會維修電器,在服務群眾時感到“無從下手”。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基層工作重心“上浮”、力量“上浮”問題時有發生。在溫州,近年來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過程中,實施了鄉鎮“撤擴並”、村級組織“轉並聯”,鄉鎮(街道)數從290個縮減到130個,將5405個村整合為798個農村社區。鄉(鎮)變大,管理服務難度相應增大。

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服務力?溫州市在不打破現有行政區劃、黨組織隸屬關系的基礎上,實行機關部門直接聯系基層單位、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兩個全覆蓋”,積極構建機關、基層單位、黨員干部和基層群眾共同參與,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紅色細胞”聯系服務工作機制。

經過試點、擴大試點,2014年3月,“紅色細胞工程”在全市“遍地開花”。一方面,市縣領導班子成員聯片包村,每人結對聯系2戶以上基層群眾,聯系時間不得少於1年,確保每戶都有黨員聯系、每個有困難的群眾都能找到黨員。

另一方面,鎮街、村居干部和基層黨員也要與群眾搭建暢通、緊密的“橋梁”。溫州市全面推行“五必到”制度:召開重要會議、發生突發事件、安排重要工作、舉行重要活動、解決重要問題,切實使干部重心下移。“這使村居干部‘沉’到村裡,訪老干部、訪黨員、訪群眾,全面掌握村居情況,了解群眾訴求。”龍灣區瑤溪街道黨工委書記潘樂仲說。

“黨員入戶時,還要通過挂紅牌、發放便民聯系卡、穿紅馬甲等方式亮身份,點亮黨員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潘樂仲說,在入戶走訪過程時,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及時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則會逐層上報,直至區、市,切實保証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據統計,截至2014年9月,溫州27萬多名基層黨員聯系139萬戶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0萬余件,及時回應了群眾心聲。同時,還解決了一批企業關注、群眾關切的問題,比如“走企連心解難”活動中,2.4萬多名黨員干部與納稅企業結對,實現干部聯系納稅企業全覆蓋。

暢通“橋梁”,黨員與群眾越走越親

“為提高民意收集、處置效率,溫州積極打造平台、充分暢通渠道,最大限度解決群眾困難。”溫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諸葛承志介紹,溫州深入推進智慧民情處置平台建設,在全市建成230個村民(黨群服務)中心,各地借助該平台創新服務機制,促使黨群關系越走越親。

如文成縣珊溪鎮,結合市裡開展的“五星爭創”等活動,建立了積分管理機制,黨員每服務一次積一分,達到一定分數成為五星黨員,將給予獎勵。如果入黨積極分子積分高,會優先考慮入黨。

一方面,強化“紅色細胞”保障機制建設,激發黨員干部的服務積極性,讓“細胞”更具活力﹔另一方面,充分暢通“橋梁”,全力解決民眾訴求。

溫州在村、社區、鄉鎮、縣逐級設置了便民服務中心(點),並在縣級設置智慧民情處置中心,實行社情民意駐村干部一周一分析、鄉鎮黨委半月一會診、縣鄉兩級一月一回頭制度。

如龍灣區民情處置中心,整合相關區直部門民情收集受理處置職能,建成電話、網絡、來信、來訪4大民情收集受理處置渠道,實現區級民情訴求“一個口子受理、一個口子辦結、一個口子回復。”該中心副主任張韓杰介紹,登錄“紅色細胞工程”網頁后,黨員干部隻需選擇是哪個基層組織,提交姓名、手機號、地址及內容,中心受理后將按相關程序交辦給相關部門,黨員干部可以實時查詢辦理進度。

當然,“紅色細胞工程”不僅“便民”,也積極幫扶困難黨員,使困難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溫暖。如龍灣區,不僅提高了村干部基本報酬和離職補助,還成立了黨員關愛基金,2014年一次性為15名困難黨員分別發放2萬元關愛基金。

此外,“紅色細胞工程”通過考核督導,給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黨員干部上了一道“緊箍”,有力保証了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

在全市層面,通過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第三方電話抽查等方式,或走村入戶問群眾知曉黨員的“知名度”、黨員聯系群眾的“知民度”,對沒有及時排摸、化解、上傳、研判的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在各縣,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創新。如文成縣推出嚴格黨員管理“十條紅線”,為黨員立出規矩。僅2014年一年就勸退除名27名黨員,取消預備黨員資格8名,教育轉化135名。

打牢“地基”,群眾路線深入人心

“紅色細胞工程”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也“走”得越來越深入。這種效應,體現在黨員對群眾“知民度”和群眾對黨員“知名度”的一路攀升。

“黨員有空就來家裡,無論大事小情,我們都願意跟他們講。特別是地震中,他們幫著搭建帳篷,房子有裂縫,及時打電話找人來修,就像一家人。”文成縣黃坦鎮后巷村村民張鳳化說。

大災面前彰顯“紅色細胞工程”機制優勢。自2014年9月12日以來,文成縣多次發生地震。地震中,文成縣基層黨員干部自覺按照“紅色細胞工程”服務區塊劃分,全縣13760多名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走進各自聯系群眾家中,安撫群眾、搭建帳篷、組織巡邏,實現了人員“零傷亡”。

日常生活發揮黨員“細胞”先鋒模范作用。平陽縣萬全鎮周垟村老黨員許上漢聯系8戶村民,走訪過程中發現70多歲的老人許文錢身體不好,他馬上向村裡匯報。經檢查是胃癌,醫院立刻為老人做了手術。

黨員干部沉下去,民心民意升上來。“紅色細胞工程”實施一年多來,黨群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黨的基層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受到基層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普遍歡迎。

現在,黨員張德銳服務群眾找到了“感覺”。他加入村裡黨員服務組,每周二定期為群眾服務,“別看入戶時隨手修一下遙控器、手機都是小事,但‘修’出了群眾信任、鄰裡和諧,覺得特別開心。”

“強基惠民是‘紅色細胞工程’的目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表示,實施“紅色細胞工程”,是溫州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有力抓手,是鞏固農村基層陣地的有效措施,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載體新探索。

(記者 王昊魁 陸建)

分享到:
(責編:王金雪、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