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某地服務大廳辦事時,外面忽然下起了雨。正好大廳牆角便民處有雨傘,就走過去想借用。叫了幾聲,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說,要交押金,會計恰好不在﹔而后又說鎖上了,管鑰匙的人外出辦事了。躲雨時聊天得知,去年文明城市創建時,規定必須有便民服務的雨傘、飲水機等,否則就會被扣分。這些雨傘,正是“被逼”放置的,從沒用過。
創建文明城市,是改善文明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一些地方借此東風推出許多便民服務,很受群眾歡迎。一把小小的雨傘,給急需的群眾遮風擋雨,傳遞的是溫情,承載的是作風。可如果要用時卻是“鐵將軍把門”拿不到,或是手續繁瑣不便民,這種便民服務就變成了擺設。
作風不過硬,文明創建難免摻雜水分﹔工作不細致,便民服務就會走樣打折。為民服務的觀念不真正確立,形形色色“被逼的”便民服務就還會出現,“文明創建”時或許能得分,在群眾心中卻實實在在失了分。
(來稿請寄:rmrbjrt@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注明“作風征文”)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0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