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紀律、嚴明規矩、嚴肅追責、嚴厲懲處……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個“嚴”字貫穿始終。黨員、干部要“嚴起來”,正當守住廉潔、筑牢防線。
“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如同修行,不自律,再多的清規戒律也沒有用。制度的防線是外在的,讓人權衡利弊不伸手﹔心理的防線才是內在的,讓人自覺自願不動心。修身養德,需要“吾日三省吾身”。作為領導干部,更應該經常打掃思想塵埃,時時自警自省,真正將自律持之為明鏡、內化為修養、升華為信條,使嚴起來變成自覺行動。
孟子談到養浩然之氣時認為,“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所作所為不能心安理得,正氣就會衰竭。慎微慎獨慎初,正是守廉潔、養正氣的關鍵。微小之處、獨處之時、青萍之末,往往為人所不察、為制度所未及,唯有凜然自警,才能守住防線。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寫道,對於覺悟高的共產黨員來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也是黨員干部清廉從政的基本要求。
現實中,一些人對自律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或是認為自己在“清水衙門”,沒有條件、沒有資源,黨風廉政建設是別人的事﹔或是認為改作風是“表面文章”,對付一下檢查就好,沒必要認真﹔或是認為人情大於原則、關系高過紀律,因而和稀泥、打太極,用姑息換來“好人緣”“好口碑”﹔或是認為“多做多錯”所以“為官不為”,不貪不佔卻也不干了。凡此種種,都是把黨風廉政建設當成是負擔,口頭重視、內心輕視,長此以往,思想防線難免失守。
保持正氣養精神,要常懷底線意識、常有危機意識。很多時候,危險就是源於疏忽大意,所以才有“小心”一詞。有經驗的司機都知道,高速公路總會保持一定曲率,就是因為直道開久了,會讓司機精神鬆懈,反而容易出車禍。為人為官又何嘗不是如此?對於廉潔的最大考驗,正存在於順風順水之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什麼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逆境考驗意志,順境更檢驗精神,關鍵就在時時繃緊“嚴”這根弦,才能防微杜漸,守住廉、保住潔。
領導干部走上各自的崗位,大多是想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因為違法違紀而翻了船,怎麼走向更遠?要讓肌體保持健康,要讓精神保持振奮,就必須自覺安裝好“殺毒軟件”,定期升級,不斷淨化自己的“思想桌面”。以嚴守道、以嚴凝神、以嚴聚氣,公正廉潔、踏實有為,才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航向,也才能在公眾的支持和信任中更好地前行。
哲人言,頭頂燦爛星空和心底道德律令,讓人越思考越敬畏。領導干部正需要多沉思一下心底的律令,嚴字當頭、自警自省,求一個問心無愧,養一身浩然正氣,修一顆赤子之心。(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