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名片】
張學明 省人大代表、溫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程燕姬 省人大代表、省法院民三庭庭長助理
吳 飛 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
陳三聯 省政協委員、省律師協會秘書長
坦蕩為官嚴守規矩
這些天,張學明代表一直惦記著一條河。
“來開會前還去看過,看看水質有無污染,河裡有沒有垃圾。”這條河叫金清大港,是溫嶺的母親河,張學明代表認領了其中的13.8公裡河道,當起“河長”。若是水上漂浮垃圾、岸邊出現違建,都與他有直接關系,“大家都在監督,可不敢懈怠。”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裡有沉甸甸的履職承諾,更有百姓的殷殷期盼。每個有作為的領導干部都會承擔。”當了多年基層干部的張學明代表說。
吳飛委員認為,有些官員以前贊歌聽多了,對來自群眾的批評、監督不習慣﹔權力被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少數領導干部沒法隨心所欲地發號施令了……“說到底,是因為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工作作風存在各種問題。”
心中有民清白做人
變化,每天都在出現。這一年來,“四菜一湯”不再是新聞,“一頭汗、兩腿泥”干部多了……“干部做事更踏實了,服務意識也強了,辦事效率高了不少。”程燕姬代表說。
“當干部,就應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而不計較個人得失。”吳飛委員說,關鍵是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位置,敢於面對批評和監督,不能隻想當官而不想干事,隻想有權而不想接受監督。
在崗在位,就要在狀態。陳三聯委員同樣認為,領導干部不僅要回應百姓關切,還要習慣於各種監督,時刻接受各種制度和紀律的約束。
作風建設持之以恆
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
陳三聯委員認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對干部要求嚴一些,讓權力運行中規中矩,干部回歸公仆本意,百姓才會認可。
程燕姬代表同樣對作風建設的成效充滿信心,她說:“希望能建立長效機制,繼續減少三公經費,使廉潔奉公、奮發有為成為更多領導干部的追求。”
張學明代表則有更多期盼:“當前,反‘四風’取得的成效,得益於制度的嚴格、監督的高壓。今后,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牢記使命和職責,把廉政‘紅線’劃在思想深處,形成行為自覺,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在全社會形成對腐敗零容忍的氛圍。”
【你說我說】
網友“水果總動員”:一系列禁令所指的問題,其實是每個干部理應嚴格遵守的。
網友“上書房行走”:現在到政府部門辦事,連中午休息時間都能找到人,態度也好了。這樣的“新常態”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阮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