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某地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由於不熟悉當地方言,就用普通話連問了兩遍。工作人員略有不快地回答后,用方言脫口而出“我最煩外地人來”,令人愕然。
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說話“看人下菜碟”,對本地人外地人兩個樣,相信不少人都碰到過。不經意發發牢騷,看上去無傷大雅,但這樣的“不經意”,會讓群眾的滿意度大打折扣,哪怕事辦完了,可能還帶著怨氣回去。遺憾的是,某些基層工作人員總是以這種方式制造“微傷害”:“不經意”地聊天置群眾於不顧,為群眾辦事時“不經意”地接聽私人電話,“不經意”地抱怨讓群眾聽見……
作風不過硬,工作就有水分。態度也是服務質量,既然事情都能給辦好,耐心多回答幾句,認真多解釋幾遍,又有什麼關系?更何況,看人辦事的思維、慵懶散慢的行為、浮躁粗魯的態度,本來就是作風建設中應該擠掉的水分。無論是窗口服務單位,還是行政審批部門,都應當厲行“三嚴三實”的標准,不能讓作風之堤潰於“不經意”之穴。
(來稿請寄:rmrbjrt@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注明“作風征文”)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3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