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呼倫貝爾市旗鄉村四級萬名干部下基層:圍著群眾轉 引領基層干

記者  汪  波

2015年01月20日09: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目前,如何進一步深化整改落實,加強作風建設,切實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是各級黨委政府頗為關注的問題。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實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市旗鄉村四級大引領行動,干部“圍著群眾轉、引領基層干”,解難題、辦實事、謀發展,受到群眾歡迎。大引領與過去干部幫扶究竟有何不同?干部下鄉怎樣避免蜻蜓點水?引領工作如何見實效?記者進行了調查。

        

  1月份的呼倫貝爾,正值大草原最寒冷的季節,然而,濃濃的寒意卻擋不住發展的春潮。隨著大引領行動的扎實開展,全市2096支引領工作隊、13694名干部深入到群眾中,每個嘎查村都閃現著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身影,激發凝聚起200多萬草原兒女致富奔小康、建設幸福呼倫貝爾的信心和勁頭。

  開展大引領

  市旗鄉村四級組建2096支引領隊,實現基層和農牧民全覆蓋

  “現在我們村的干勁可足了,這全是引領隊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思路,他們還幫我們跑項目、爭取資金,現在村班子也和諧了,群眾也有奔頭了!”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六合鎮振豐村84歲的老黨員梁玉昌十分感慨。

  過去,振豐村是有名的落后村,旗委調研組來村裡調研,梁玉昌說:“說實話,我對現在的干部不滿意。干部下鄉不能是簡單地給錢給物,現在我們需要的不是柴、米、面,我們農民真正需要的是發展生產的思路、項目和領路人。”

  老黨員的一番話發人深省。隨著調研的深入,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思路越發清晰。旗委書記潘金生表示,過去旗委旗政府成立包扶工作隊,把農民當做弱勢群體,一年兩次幫扶,對農民增收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助推作用不大。現在,要把農民作為增收致富和建設新農村的主體,通過干部的帶動和引領,充分地調動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三農”工作的強大合力。

  第二年春天,阿榮旗的農民們驚喜地發現,新來的包扶工作隊改了名,叫引領工作隊。引領員們三天兩頭到村裡來,開村民小組會,征求農民意見,記民生台賬,發民生聯系卡,幫著村裡制定發展規劃,跑項目,爭資金……多年未修的水泥路通車了、村民想都不敢想的育肥牛小區蓋起來了,當年提出“不滿意”意見的老黨員梁玉昌對大引領工作贊不絕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發源於阿榮旗的大引領工作機制如今已在呼倫貝爾大地全面開花。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白繼榮介紹,目前市旗鄉村四級共組建2096支引領工作隊,13694名各級干部參與,覆蓋全市161個蘇木鄉鎮、1366個嘎查村,實現了全市基層單位和廣大農牧民全覆蓋。

  造血式幫扶

  爭取項目、落實資金、協調貸款,引領隊瞄准群眾致富所需

  “當引領員,權力大,責任也大”,自打當上六合鎮引領工作隊隊長,阿榮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菊英就有了這樣的感受。“權力大,是因為旗委旗政府賦予引領隊長三項權力,即調度指揮權、工作監督權、干部建議權﹔責任大,是因為引領隊長是帶領鄉鎮發展的第一責任人,無可推脫。”

  從單純捐款捐物的“輸血”式幫扶到增強發展后勁的“造血式”幫扶,從過去解決一時之難的季節性簡單幫扶向持之以恆的常年性引領發展轉變,阿榮旗建立了323個農村小康引領工作隊,覆蓋全旗所有的148個行政村、812個村民小組。

  “過去,我們給什麼,群眾就要什麼﹔現在是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給送什麼。”旗長馮方祥告訴記者,各村“引領員”作風煥然一新,凡是聽到與本村發展有關系的大事小事,都會爭著搶著去做,各鄉鎮之間、各村之間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發展熱潮。自開展大引領工作以來,阿榮旗323個引領工作隊共為引領村爭取項目797個,落實項目資金6.95億元,協調貸款2.92億元。

  阿榮旗六合鎮小泉子村原有水田1200畝,因2013年水災致使水閘被毀,水田無法進行耕種。在入戶走訪中,村引領員、金融辦主任柳召明發現這個問題后,馬上將情況匯報給旗引領隊。引領隊組織村、鎮干部多次與財政、水利等部門研究協調,並爭取財政一事一議資金30多萬元,在春耕前將水閘重新建設並投入使用。當年1200畝稻田畝產900公斤,為75戶農民增收70多萬元。新年伊始,市級引領隊隊長、市委宣傳部部長汪海濤帶領市旗兩級引領隊又來到小泉子村,為村裡謀劃了合作社和產業化發展的項目,並正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小泉子村黨支部書記袁曉忠說:“有了引領隊,我們村的發展真是有盼頭了!”

  “三同”暖民心

  定期入戶訪民情,建立民生台賬,解決困難,化解矛盾

  “過去干部下鄉是蜻蜓點水,現在是‘三同三心’,也就是同吃同住同勞動,暖民心得民心聚民心!”旗委組織部長唐榮偉談起干部作風的變化不由得喜上心頭。

  2014年夏,一場暴雨帶來的洪水把三道溝村農民的稻田堤埂沖毀。暴雨過后,引領隊的同志們第一時間來到村裡,看到這個情況,十幾名引領員馬上找來編織袋,帶領鎮干部和村組干部脫掉鞋襪,跳進水中,一個沙袋一個沙袋地將沖毀的堤埂重新堆起來。

  “就算是自家親戚也不可能這樣盡心盡力地幫我們呀,這樣的干部哪裡找?”村黨支部書記徐運才感動不已,“干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在引領致富發展的同時,阿榮旗還建立了自下而上的問題全面排查機制,積極回應群眾期盼。旗級引領工作隊的包村人員每年入戶走訪2遍,鄉鎮級引領工作隊的包組人員每年入戶走訪4遍,村級引領工作隊的包屯人員每年入戶走訪4遍,認真梳理各屯各戶的基本情況、困難、訴求、意見和建議,建立“一戶一檔、一屯一冊、一村一庫”的民生台賬。截至目前,三級引領員走訪群眾63842次,發放民生聯絡卡377784張,梳理制定民生台賬1035本,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71件。

  “現在誰還上訪啊!有點小矛盾都讓引領隊給解決掉了,哪兒還有事去訪啊!引領隊解決不了的矛盾,他們還把會調解的人員請來給調解。再者說,都忙著掙錢呢,誰有時間扯那些沒用的呢!”向陽峪鎮鬆塔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寶森樂呵呵地說。

    

  記者手記

  讓“最后一公裡”變零距離

  在採訪中,記者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濃濃的干群感情。說起各級引領員為群眾辦實事的情形,村民們一個個都是興高採烈,爭先恐后。

  干部作風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呼倫貝爾大引領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引領員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鄉鎮村組,走訪田間地頭,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變一公裡為零距離,幫助鄉村兩級強班子、謀思路、引項目、促發展、解難題,正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鵬新所說,大引領工作開展得非常扎實,真正為群眾解決了難題,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大引領行動中,黨員干部真正做到心裡裝著群眾,遇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也在聯系群眾中化解了“冷漠病”、治好了“懶散症”﹔農民群眾在這種面對面接觸、心貼心服務的過程中,從引領員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0日 06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