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講規矩,一把戒尺量始終

——作風建設“嚴起來”的思考①

詹 勇

2015年01月20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教育學上有個“漏斗原理”。意思是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小的時候應該相對嚴格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多要靠自覺,因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張,父母的話不容易聽進去,而且一些不好的習慣已經養成,糾正起來要花更大的精力、需要更多的技巧。

  這個原理意在提醒人們重視啟蒙教育,從一開始就定好標准和規矩。但對於一個執政黨來說,僅僅嚴在起跑線上是不夠的。越是人數多了、層級多了,越要克服“差不多就行了”的惰性,從嚴從實要求黨員和干部,一把戒尺量始終。隻有讓所有人都對紀律和規矩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底線、把握方向。

  看不少腐敗分子的懺悔錄,常能發現一個共同點:違紀違法多從破壞規矩開始。收一條煙、拿一次紅包、批一回條子、打一個招呼,看似不起眼的“第一次”,已經埋下了腐化墮落的種子。劉鐵男在法庭上的最后陳述中聲淚俱下:我如果按照黨的紀律嚴格要求,也不會犯法。這樣的“追悔莫及”,如聲聲警鐘警示為官者——紅線碰不得,規矩壞不得,政治上糊涂不得。

  “規矩嚴起來了,風氣好起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干部到群眾普遍有此感受。因一餐飯一頓酒受處分、因收禮送禮丟“帽子”之類案例,不時在人們身邊出現,引發內心的震撼。黨風政風的新氣象,蘊含著深刻啟示:正風肅紀、從嚴治黨,關鍵是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立規矩、守規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看看我們周圍,無視規矩的不良慣性依然存在。一些黨員、干部對紀律規定置若罔聞,干工作鬆鬆垮垮,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不為組織考慮﹔一些人向組織討價還價,達不到目的就發牢騷、講怪話﹔還有一些人會上不說、會下亂說,口無遮攔,儼然自己是“特殊黨員”﹔一些黨組織“好人主義”泛濫,對違規違紀行為睜隻眼閉隻眼,管理上失之於寬、失之於軟。這些問題,不可等閑視之。

  上世紀50年代,彭德懷去東南沿海地區檢查工作。臨走時,當地給他的參謀送了一壇土特產。彭德懷得知后嚴厲批評道:“這種作風要不得,如果不制止,它就會像瘟疫一樣泛濫成災。”直到今天,這番話依然振聾發聵。“道私者亂”,綱紀廢弛之下,流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大車店作風,盛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的放任主義,談何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節不可失,小節不可縱。領導干部不僅要帶頭講規矩、以上率下,更要發揮制度效力,把規矩意識融入強管理、帶隊伍、正風氣、干事業的實踐中去。消除制度執行的死角和斷層,使各項工作都置於規矩的約束之中,才能使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煥發正氣與活力。

  世間事,作於細,成於嚴。古之廉吏,從“一絲一粒”見名節﹔焦裕祿教育孩子,以“不看白戲”立下規矩﹔楊業功律己律人,用“攜禮莫入”擋住送禮者。從政之路上,有防微杜漸的警醒、滴水穿石的韌勁,規矩這把戒尺就會高懸於心,“從嚴從實”就會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0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