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

不該忘的是哪個“本”?

周人杰

2015年01月16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些天,有位年輕干部抱怨,聽說他在“大衙門”從事人事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便紛紛來電、來見。噓寒問暖之外,無非是求他照顧弟弟妹妹,“安排一下工作”。對此,他感覺壓力很大。一口回絕,面子上過不去,而若違心答應下來,法紀的紅線又碰不得。一來二去,被鄉親們說成“忘恩負義”,令他苦惱不已。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圖報確是人之常情。這位朋友是家鄉飛出的“金鳳凰”,當年吃“百家飯”長大,鄉裡鄉親的恩惠不少。應該說,適當地幫襯一下鄉親,盡在情理之中。但黨的紀律和規矩告訴他,那種逾越法紀,無原則、無底線的“幫忙”,萬萬不可為。因為,那種不忘本只是沒忘小寫的“本”,卻把大寫的“本”徹底拋到了腦后。

  憶起毛澤東同志的故事。新中國成立初年,老家的表兄文運昌來信,隨信開列一張14人名單,都是遠親近鄰,要求照顧安排工作、職務或保送升學。毛澤東不悅地說,“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而不是為自己的私利去奮斗。”於是大筆一揮,在名單上批示:“我不能給親友介紹工作。”而與此同時,他卻經常拿出自己的稿費資助故交親友,尤其是烈士家屬,少則一二百元,多則三五百元。這在那個年代已算是不小的數字。

  有詞雲,“流光容易把人拋”。數典而忘其祖,陳世美及第后拋妻棄子,高俅發達后痛打故舊,固然不可取。然而比人情世故更不可拋棄的,乃是黨性修為。私是私,公是公,道是無情卻有情,無的是私相授受的私情,有的是光明磊落的公情。一個人的成長,最終都源自於社會合力,更何況領導干部?作為干部,不僅要感恩家人、朋友,更需忠於組織、感恩人民,弄清楚“飲水思源”真正的對象。

  有些干部片面地理解“知恩圖報”,濫用公權,搞起了衣錦還鄉、封妻蔭子那一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宅修葺新、祖墳守護好、公路專門通,甚至竟以此為賄。什麼同鄉會、本家幫,烏煙瘴氣,嚴重污染了黨內正常氛圍。往輕了說,是拎不清公與私﹔往重了說,就是私心作祟、私欲膨脹,以“顧本”之名,行“忘本”之實。

  陳毅有詩說:“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忘記了權為民所賦、隻能為民所用,才是忘本負義,辜負黨多年的培養,更愧對滿懷期望的良善親朋。河南一河道管理所所長,將其兒子與一眾未成年親戚,納入麾下領取空餉,終被開除出黨、行政撤職。雷政富幼時家裡窮得“隻有三個碗”,而今新房高大霸氣,卻人去樓空,剩下老母親一遍遍念叨“做啥子官嘛”。為官一任,倘若隻圖自家、隻顧鄉梓、隻謀私利,最后必為權欲所噬。換個角度看,擯棄公權報私恩的念想,遵紀守法、公器公用,干好本職,才是對父母、親人、朋友最好的報答。

  對於共產黨人來說,不忘本就是永遠不要忘了“我們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拋開庸俗的“苟富貴,毋相忘”,以黨性修身、處事、立業,我們定能不被流俗所裹脅,開拓更宏大的人生格局。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6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