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整改進行時)

黑龍江龍江縣創建推行“1+3”群眾工作法:打通“最后一公裡”

記者 袁泉

2015年01月11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江縣實施了“1+3”群眾工作法,即構筑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一個平台——“群眾之家”,建立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三項機制”——民情下訪、民事代理和民生在線,黨的群眾工作有了“升級版”和“落地版”。

把群眾當家人,龍江縣從密切干群感情入手,從2012年起,在縣政務中心和鄉鎮建立群眾之家,在村、社區和農牧場建設各具特色的“農民之家”、“居民之家”和“農工之家”。

在原有政務中心基礎上,群眾之家擴大了雙倍的服務場所,百姓走進“群眾之家”有熱水喝、有沙發坐、有微笑服務。“在群眾之家,干群距離近了,我們常在一起溝通。”景星鎮居民李忠武告訴記者。

群眾之家整合信訪、司法、公共服務、勞轉等17個部門,設定了遠程教育、技能培訓、信息傳遞、文體娛樂等九大職能,最大程度服務群眾。

龍江縣域廣闊,從鄉鎮到縣裡、從村屯到鄉裡,單程跑個幾十公裡是家常便飯。通過“1+3”工作法,設在最基層的工作人員是幫群眾代辦事情的“屯級代辦員”。從報銷合作醫療票據,到幫居民子女落戶、辦理房產証等,都是代辦員的日常工作。有了代辦員,村民們“辦事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辦事不出屯”。

山泉鎮平安村民事代辦員徐利華為每家每戶建立了民情日記,為村裡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建立愛心檔案。

平安村有300多人在滿洲裡市打工,為了完成農村新農保錄指紋等工作,徐利華帶著指紋機踏上遠去的路途……

“龍江縣民生在線”是龍江縣搭建的網絡服務機制和遠程辦公平台。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審批許可事項、辦事流程和收費標准等都在民生在線上公示。干部和代辦員還要定期將《民情日記》《代辦日志》挂在網上。群眾對干部的監督,干部相互之間的監督有了抓手。

2014年3月,龍江縣開通了“政務110”熱線電話。開通一個月,就接受全縣群眾的咨詢和訴求1032件。熱線電話和網站貼吧、QQ群、微信、電子信箱互聯互通,群眾的咨詢、投訴對所有用戶公開。電台和電視台開辟專欄,讓不會使用網絡和手機的群眾及時了解政府能為他們做什麼。

為確保“1+3”群眾工作法不流於形式,龍江縣的包屯干部和代辦員由群眾評價,鄉鎮黨委書記群眾滿意率達不到90%的一律調離鄉鎮,鄉鎮長群眾滿意率達不到90%的不能列為黨委書記推薦人選。龍江縣縣委書記王兆憲說,看似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百姓關心的實事。“1+3”和“民事代理”得到群眾認可,群眾得到實惠后,又促使這個工作法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1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