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評論員觀察:嚴防不良風氣成為發展絆腳石

李浩燃

2015年01月08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被污染,不只是嚴重影響社會風氣,也會累積發展的負能量。不良風氣和腐敗行為發展下去,最終損害的是老百姓利益

  

  小小“紅包”,能潛藏多大腐敗?在廣東樂昌這個不大的縣級市,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的2013年和2014年春節、中秋節期間,收送“紅包”歪風依然不停,發生了腐敗窩案。11名市委常委9人涉案,72名干部栽跟頭,“紅包”禮金高達450多萬元。日前,廣東省紀檢部門查處了這起案件。此案成為黨的十八大之后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的典型案件,警示了抓作風、反腐敗絕不可鬆懈。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打虎拍蠅”毫不手軟,改進作風久久為功,一大批腐敗分子應聲落馬,政壇清風勁吹。這樣的強勁態勢下,還有一些人我行我素、毫無顧忌。這類現象發人深思。紀律的剛性,為什麼沒能體現出來?本該發揮作用的監督機制、制度約束等,為什麼失靈了?

  據報道,盡管有八項規定劃出清晰紅線,但收送“紅包”之風在當地由來已久,甚至成為從政“明規則”。不必說,公款送禮,本質是以公帑入私囊的勾當﹔更不必說,你來我往的“紅包”穿梭,又潛伏著多少利益輸送。仔細梳理這一窩案,涉案干部多為一把手,這無疑是引發當地“塌方式腐敗”的重要誘因。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以原市委書記為代表的一把手、班子成員都沒能守住底線,又如何要求其他人風清氣正?樂昌一些干部的群體性“逆潮流而動”,帶壞了一方風氣,可謂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央一再釋放明確信號,作風建設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教育實踐活動雖已收官,但反“四風”沒有休止符。回看八項規定實施兩年多來的成績單,全國共查處違反規定精神的問題近8萬起,處理黨員干部逾10萬人。此次樂昌腐敗窩案被嚴厲查辦,就再一次証明,對於膽敢頂風作案者,發現一起必將嚴懲一起,發現一窩必會端掉一窩,決不姑息。對於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而言,誰也不能游離於監督和法紀之外。作風建設越是深入,就越要清除認識上的誤區、防止行為上的偏差,牢固樹立規矩意識、敬畏意識,打好自身這塊鐵。

  另一方面看,黨政領導班子可說是牽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班子風氣不正,不僅會毀掉一些干部,一方發展也要受影響。樂昌地處粵北要沖,資源豐富、區位顯要,自上世紀90年代撤縣設市之后,經濟增長駛入快車道,多年位居粵北各縣市區前列。然而近年來,隨著腐敗風氣愈演愈烈,卻又重新戴回省級貧困縣的帽子。這一現象亦值得深思。

  有一個細節引人關注。在樂昌,以往臨近年終時,有的鄉鎮班子竟專門開會討論送禮方案,並在如何安排資金上動一番腦筋。費盡心思,不是為群眾解決困難,不是為攻克改革發展難題,卻放在了如何包“紅包”上。干事創業的勁頭沒了,文明規范的環境沒了,發展也就很難有起色。這也充分說明,如果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被污染,不只是嚴重影響社會風氣,也會累積發展的負能量。不良風氣和腐敗行為發展下去,最終損害的是老百姓利益。

  作風問題無小事。縱覽近年來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一系列大案要案,經由“紅包”禮金收受賄賂的不在少數。在樂昌,主要領導婚喪嫁娶、生病住院以及重要節慶,都曾是公款送禮的特殊時點。這提醒我們,隨著春節臨近,不少干部又將面臨考驗。改作風的馬拉鬆,還得不鬆勁地跑下去。當此之時,尤其需要加強預警、打好預防針,提高抵御不良風氣的免疫力,避免被紅包、吃請、購物卡等“病毒”感染。

  “對於不知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既然選擇了從政,就當守底線、知敬畏,把清廉二字刻在心底。摒棄“法不責眾”的錯誤認知,祛除“不落人后”的從眾心態,打掉“不會查我”的僥幸心理,真正完成思想上的自我淨化,各級干部才能融入清新的政治生態。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08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