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路線網

雲南雲龍:以“三一三五”工作法為總推手服務群眾成效顯著

2015年01月06日09: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雲龍縣因地制宜,以改善群眾關系入手,堅持加強聯系讓群眾“親”、解決突出問題讓群眾“認”、嚴格要求自己讓群眾“服”、完善監督機制讓群眾“信”的工作思路,大膽創新,以“三一三五” (即干部“一卡五聯”、機關“一區五送”、基層黨組織“一轉五建”)工作法為活動總推手,做實群眾工作,服務群眾成效顯著。

黨員干部“一卡五聯”, 擴大聯系范圍,確保干群雙向互動交流。

活動中,廣大黨員干部擴大聯系范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入村組農戶和田間地頭,推行“一卡五聯”工作機制,採取“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工作方法,緊密聯系群眾。“一卡”,即:建立干部群眾“連心卡”制度,每名干部聯系2—5戶農戶,將個人信息與聯系戶信息登記在卡,實行雙向互動,全縣干部個個聯戶,農戶家中戶戶有卡,干部電話時時能通。 “五聯”,一是進農家門。干部每半年至少走訪聯系戶4次,開展“民情家訪”,填寫《基層工作日志》和《“干群心連心”登記表》,要求群眾生活困難必記、群眾致富難題必記、群眾鄰裡糾紛必記、群眾意見建議必記、群眾信訪問題必記,遇到重大險情、隱情和突發事件,隨記隨報,把群眾反映最強烈、最不滿意、最期盼解決的問題找准找實,盡心竭力進行整改和辦理,做到群眾有訴求、組織有回應、干部有行動。二是聽農家話。採取民情懇談、召開火塘會、院壩會等形式,面對面聽取群眾心聲、心貼心與群眾交流,切身體會群眾情感、誠心接受群眾批評、虛心吸納群眾意見,反思工作得失。聽真話、納諍言,拉近了與群眾間的距離,增進了同群眾間的感情。三是住農家屋。活動中,黨員干部不僅把腳步邁進農家,還住農家屋,白天干農活,夜晚召開懇談會,宣講政策、解疑釋惑,把群眾當“親人”,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親身體驗農家艱辛。四是幫農家忙。認真梳理化解群眾普遍反映、急需解決的矛盾糾紛,切實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黨員干部直接到災后重建現場和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開展地震恢復重建、維護村組公路、恢復生產。五是解農家難。把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梳理化解群眾普遍反映、急需解決的矛盾糾紛,切實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堅持讓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機關部門“一區五送”,力保服務下沉, 推動服務群眾升級上檔。

機關部門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改進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開展和評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開展“機關進農村、干部進農戶、服務進農家”活動,全面推行部門挂鉤行政村“一區五送”工作機制,把機關搬到村上、業務辦到“家裡”、服務延伸到“地頭”,努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一區”,即:建立一塊“民情責任區”,按照行政村區劃,把全縣劃分為86個民情責任區,每個部門負責一個行政村,設立包村聯戶公示欄,公示挂鉤單位情況、工作承諾、服務電話、部門干部聯戶情況,開展“駐村辦公”,聽訴求、幫決策、幫協調、幫解難﹔實行城鄉組織聯建,幫助農村建陣地、強組織、謀發展。“五送”,一是送法律政策。針對部分干部群眾用法律維權、解決糾紛意識不強,惠農政策知曉不全、認識有偏頗的實際,採取巡回宣講、院壩會、火塘會解讀等方式,編印《雲龍縣農村工作簡明知識200問》20000冊,進村入戶解疑釋惑,讓干部和群眾在互動問答中受教育。二是送實用科技。針對山區群眾缺乏技術、致富能力不強的實際,採取聘請專家現場指導、選派技術骨干下地示范等方式,把培訓課堂辦到田間地頭,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傳授實用科技,幫扶村民發展林果、畜牧、煙草、生物等產業。三是送發展信息。針對山區群眾信息不靈、通訊不暢、致富門路窄的困難,當好信息“直通車”,積極為群眾提供生產、經營、銷售方面的信息。四是送黨的溫暖。建立60歲以上老人、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兒童家庭、貧困學生家庭以及受災戶、病殘戶、貧困戶民情台帳,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急需幫助的群眾提供各種救助。五是送和諧新風。幫助村級建立完善《村規民約》,組織開展“孝親敬老”、“移風易俗”、“文明禮讓”、“感恩教育”等活動,促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結合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在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繪制文化牆,組織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群眾文化活動,美化鄉村環境,倡導和諧新風。

基層黨組織“一轉五建”,力促職能轉變,創新服務群眾格局模式。

積極探索適應新時期的基層黨建工作路子,以“一轉五推”為載體,扎實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神經末梢”,使基層黨組織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主心骨”。“一轉”,即,推動基層黨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把黨務變業務,把工作重心轉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上,用真心去做增進群眾利益和福祉的好事,用真情去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使服務成為基層黨建的鮮明主題。“五建”,一是推進服務組織體系建設。在行政村設黨總支部—自然村(村、居民小組)設黨支部—黨員集中的設黨小組—黨員不集中的設“黨員中心戶長”的組織體系。推行黨組織城鄉共建、村企聯建、“支部+協會”、選派常務書記等模式,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採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組建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二是推進聯系群眾體系建設。通過建立民情責任區、認真落實“三深入、四聯戶”、“1+X”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等制度,構建起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全覆蓋網絡。三是推進服務群眾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農民服務所—村(社區)農民服務站—村(居)民小組民事代辦點的四級為民服務體系,規范村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和村組干部民事代辦制度,完善“事在村辦、錢在村領、証在村拿、困難在村反映、問題在村解決”的“農事村辦”服務模式。推行民情收集分析和群眾合理意見建議交辦工作制度,完善民情辦理“流水線”,定期召開民情分析會,把民情劃分為即辦件、承諾件、補辦件、上報件,分類分層分級辦理,對現場能解決的即辦件,現場答復辦理,隨來隨辦﹔對現場不能辦理的歸入承諾件,向群眾承諾時限,限期辦結﹔對手續不全的歸入補充件,口頭或書面告知補齊手續再辦理﹔超越辦理權限范圍的歸入上報件,由縣委、縣政府召開民情交辦會,交由職能部門單獨辦理或共同辦理,並安排“兩辦”督查室每月對各級民情辦理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對拖辦、不辦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通過規范民情收集、梳理、解決、反饋流程,確保群眾呼聲得到有效解決。四是推進服務責任體系建設。建立縣級部門和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層層簽訂黨建目標責任書,落實縣鄉村“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並把考核延伸到村組一級,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黨建工作的格局。推行領導媒體“露臉”承諾,建立村(社區)干部管理規定(試行)辦法,明確村組干部職責、規范村組干部行為,增強村組干部服務意識。五是推進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財政投入為主、黨費留存為輔、社會籌集補充的經費保障機制,把每個鄉鎮黨委15萬元、行政村3萬元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不少於1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雲龍黨建雲平台供稿 施忠楊)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