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走進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民心熱線大廳,正巧電話鈴響,“我家水管爆了,怎麼辦?我住工人新村,對,一胡同。要快!”
看時間,上午11時10分。接線員騰地站起身,迅速撥通縣水務公司搶修電話。報知地點、戶名,一口氣都沒喘。問他:“你怎麼站起來了?”“急啊!”屋裡不算熱,隻見他打完電話,頭上已經冒汗了。
一串簡單的號碼“12345”,在蘭考縣無人不知,有事撥熱線已成了習慣。蘭考縣是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的聯系點。總書記曾站在這裡叮囑,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要建立長效,避免形式主義。
電話、微博、微信、短信、郵箱、來信,不論哪個渠道,不論何種問題,一律匯總到熱線平台解決。按總書記要求,這裡仍在進一步簡化流程。群眾一個電話,就進入交辦、備案、督辦環節。事情辦理情況,電視上有專門欄目“民情民意回音壁”,拖而不辦的事情也上電視,上的是“四風問題診療室”。
熱線辦主任劉文魁翻開近期熱線記錄,很多事看似不大,要解決還挺麻煩。11月16日9時40分,群眾馮博反映,某處電線杆挂倒,涉及移動、網通、電信與廣電公司,需要分別協調﹔12月5日9時15分,群眾李寶臣反映,五六塊下水道蓋板壓斷……劉文魁說,真心把群眾事當事,就不嫌小,也不怕難了,“群眾對焦書記有感情,說打通熱線,像給焦書記說話呢!”
說話間,那位爆水管的居民劉志安打回電話:“水管修好了,真快啊!”抬眼看時間,11時45分。
焦裕祿民心熱線的門外,是綜合服務大廳。熱線接到的很多群眾事項,起身抬腳就能交轉督辦。“服務平台好不好,關鍵看實效”,蘭考縣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39個單位305項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進駐服務大廳,18項審批被取消,前置要件減少了35項。
出大廳,去看一條新路,省道313。幾個月前,這裡還在緊張施工,如今主路面已經完成,附屬設施正在完善。陽光下,新路平整如毯。過去很多年,這些不在“面子”上的道路,一度被“遺忘”。如今,蘭考的東出口和北出口等“裡子”也和“面子”一樣,用心打造。
省道313路邊,正在砌路牙石的張師傅說,自己就是這沿途葡萄架鄉的。“全縣16個鄉鎮,10個都得打這條路上走。這條路坑窪不平,15年沒大修了。路況差,外面不願來收麥子,每斤要賤1毛多錢。現在路還沒算通,沿途村裡養雞養豬的已經多起來了,也建起了好幾家板材廠。”他高興地說。
編輯點評:
“焦書記離開50年了,蘭考為什麼還是一個‘窮’字?我們年年學習焦裕祿精神,為什麼身上還缺乏老書記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種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有正視問題的勇氣才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蘭考縣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發出的疑問,反省深刻、見筋見骨。這片熱土,抓作風考出了黨員、干部該有的本色。這根弦不鬆,焦書記的那種工作勁頭必然不遠。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3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