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成立“項目110”,有效助推新區開發建設的日新月異、和諧發展。如今,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道路延伸似練……
做法緣起或產生的背景
新蒲新區作為遵義市城市東擴西控的主戰場,承擔著遵義未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高科技和第三產業聚集區、黔北交通樞紐的繁重建設任務,隨著“十大標志性”建筑、遵義大學城、城市綜合體快速推進及新蒲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上海產業園區、空港產業園區等重點工程的實施,社會矛盾更加凸顯,新區迎來前所末有的機遇和挑戰。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為著力解決開發建設帶來的矛盾糾紛,積極處置阻工阻路等群體性事件,緊緊圍繞“創新機制、服務建設,保障民生”的發展理念,“重心下移”成立“項目110”,較好的實現了開發建設和服務民生保駕護航。
做法描述
按照區黨工委“鞏固機制、搭建平台、規范工作”的要求,由公安分局明確一名副局長兼任新蒲新新城副指揮長,從分局抽調2名有經驗的中層干部擔任“項目110”辦公室正副主任,返聘2名有群眾工作經驗,熟悉轄區工作情況的退休民警,從新蒲派出所抽調3名輔警,從特巡警大隊派駐一個特巡警中隊隊員,通過面對面服務項目、服務群眾、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問題。
建立“四位一體”的現場工作機制。組織工作組深入各工地、企業和項目調研,按照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建立由公安機關、施工單位、項目部、群工部捆綁聯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現場化解矛盾、現場解決訴求、現場宣傳解釋政策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並結合單位職能制定了各自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
按照“三個圍繞”規范運行。一是圍繞案件查處,快速辦理。將案件查處分為治安查處和刑事打擊,“項目110”在接處警后,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實施穩控,及時收集現場音頻、視頻資料,聯合刑偵、治安、法制等部門研判分類,如構成刑事拘留的,以刑偵大隊為主辦單位,抽調專人組建專案組,及時取証,固定証據,依照相關法律按照程序進行辦理﹔如構成治安處罰的,以“項目110”為主辦,對相關違法嫌疑人及時進行查處。二是圍繞群眾訴求,化解矛盾。將群眾反映的訴求逐一記錄造冊,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引發”原則,分解給施工單位、項目指揮部及所屬黨委、政府,要求三個部門分析研判,分為合理訴求、部分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並將研判情況反饋“項目110”。對合理訴求交由主管單位及時辦理﹔對部分合理訴求由“項目110”耐心講解有關政策,合理訴求直接答復,不合理的訴求合理疏導﹔對不合理的訴求,指出不合理的地方,同時宣講相關法律和政策。三是圍繞阻工規模,妥善處置。將阻工規模分為單一阻工、中等規模阻工和群體性阻工。對單一阻工的,搜集了解阻工原因,第一時間將其勸離現場梳理化解﹔對10人左右的中等規模阻工,將提前介入,搜集群眾訴求,研判訴求合法性,同時進行風險評估,對合理訴求的明確專人負責處理,對不合理訴求並堅持阻工的依法進行打擊查處﹔對十人以上的群體性阻工,聯合相關部門進行風險評估,對可能發生群體性事件的,由項目指揮長召集群工部、指揮部、施工單位和公安機關等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依理依法認真制定強制帶離工作方案,定人、定點、定位,專人盯守,專人帶離﹔對構成違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查處,對構成犯罪的依法進行打擊。
典型案例
案例1
2014年1月22日,接到遵義市中橋水庫管理局報案,新區三壩村國光組村民一直無理阻擋其正常施工,給該單位造成一百余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接到報案后,成立了由分局副局長盛常洪、刑偵大隊長翟豫黔、新蒲派出所長胡靖為副組長、刑偵、法制、新蒲派出所及“項目110”工作人員為專案成員的“1.16”專案組,立即開展調查處置工作。專案組多次召開了案情分析會,綜合各方面的情況認真研究分析,認為這不是一起一般的因征地糾紛問題農民與施工單位發生的矛盾,而是一起有組織、有計劃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其目的是給政府加壓,達到壟斷三壩水廠工程建設和運輸的目的。1月24日,專案組通過72小時的晝夜連續調查,基本掌握了該團伙的組織結構,同時獲悉以楊文超、楊文良、楊文興、楊文富、楊昌蓮等人為首的多名重要分子當日早上依然要到現場指揮,參與堵工的重要線索,認為這是一舉破獲以楊文超為首的犯罪團伙的最佳時期。專案組立即向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指揮部和分局黨委進行匯報。抽調100余名精干警力,統一前往三壩水廠堵工現場,一舉抓獲了正在謀劃聚眾鬧事的楊氏等4名犯罪嫌疑人。通過調查取証及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查明了以楊文超等人為首要分子的犯罪團伙,自2013年12月12日以來,組織,指揮、策劃三壩村國光組村民到新蒲新區中橋水廠施工現場阻擋施工,日常則安排一至三人到施工現場輪流值班阻擋施工的犯罪事實並及時進行了打擊。
案例2
2014年3月6日,“項目110”警務室接新蒲干部學院工地施工單位報警,稱該工地被當地群眾阻工,正常施工無法進行。“項目110”警務室接到報警后立即啟動“四位一體”工作機制,調集新蒲鎮政府群工干部,項目指揮部工作人員及公安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后,了解到事發起因是當地群眾鄧安穩等十余戶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因青苗款沒有及時得到賠償而阻工。“項目110”警務室積極發揮公安服務的職能,積極協調政府、項目指揮部及施工單位等相關部門,及時將十余戶青苗款賠償到位。
影響與成效
“項目110”的施行,受到了貴州省公安廳、和遵義市委、市人民政府,遵義市公安局的高度肯定,作為典型經驗,予以推廣。較好的發揮“三大職能”。一是調解職能。如青檬高速工程建設最后沖刺4日,當地群眾因佔地賠款、水電、放炮、便道等問題與施工方發生矛盾糾紛,甚至還發生堵路等群體性事件。“項目110”警務室與當地村民分別溝通、作思想,告知其阻工堵路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協調項目指揮部、施工方、當地村民座談,使當地村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違法行為,明確表示不再堵工堵路,願意按照以前簽訂的協議進行賠償,最終該起阻工堵路事件圓滿化解。二是打擊職能。如中橋水庫管理局報案稱新蒲新區三壩村國光組村民無理阻擋其正常施工,給該單位造成一百余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項目110” 成立專案組,立即開展調查處置,綜合分析案情,一舉抓獲了組織,指揮、策劃故意聚眾鬧事的楊某、嚴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三是服務職能。如遵義干部學院因鄧某等十余戶群眾未獲得青苗補償款補助而阻工。“項目110”警務室接警后,在民警現場向阻工群眾宣講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立即協調政府、項目指揮部及施工單位等相關部門,幫助群眾獲得了青苗補償款。
經驗與啟示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踐行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項目110”的實施,使項目工程矛盾糾紛調處和維穩工作“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當”。已在新蒲新區“三大新城”指揮部和貴州省新蒲經濟開發區全面推廣。“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改變了項目建設中公安機關、項目責任單位、施工單位因阻工問題孤軍作戰的狀況。通過傾聽群眾心聲、正確處理了群眾合理訴求,對可能升級的問題及時介入,避免了事件的進一步升級,從而有效促進了新蒲新區開發建設突飛猛進的和諧發展。
(貴州新蒲新區黨建雲平台供稿 雷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