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推行干部直聯群眾機制,收集訴求6萬條,97%通過數字化手段解決

“魚鱗圖”:山東沂水用大數據服務群眾

王慧

2014年12月16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濟發展了,干群關系卻疏遠了﹔干部能力提升了,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卻下降了。面對這些難題,2013年初,山東沂水縣啟動了全縣萬名干部直聯百萬群眾工程,通過“網格化、全覆蓋”“大數據、雲分析”等,將傳統工作網絡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融合,編織了一張新時期密切聯系群眾的“魚鱗圖”。

  這張“魚鱗圖”一目了然,體現了 “魚水情深”,改善了政治生態,優化了基層治理,實現了該縣萬名干部與百萬群眾的直接聯系、深度互動。

  通過“魚鱗圖”,群眾能隨時找到干部

  9月25日,沂水縣電視台轉播大廳,前面大屏幕不停閃動,“開始……停。抽出的第一個干部24號,泉庄鎮黨委書記孫兆龍。”主持人宣布。

  “根據網格化分工,我聯系磨石溝村32戶群眾。”孫兆龍現場回答,“這些農戶提出的共性問題有3個:一是家庭困難的未能辦上低保戶待遇,而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反而辦上了﹔二是村衛生室常用藥物不齊全﹔三是外出育齡婦女需要返鄉查體很麻煩。”

  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就在孫兆龍將話筒交回的同時,工作人員已經打開了他聯系戶的資料庫,隨機抽出一戶的編碼,打開這個家庭的詳細資料,工作人員立刻撥通了電話……群眾反饋的情況和孫兆龍所說完全相符,而且問題已得到解決,群眾非常滿意。

  上述聯絡、抽查、核對的場景這兩年在沂水時有發生,每位群眾隨時可以找到聯系他的干部,每名干部能及時動態地掌握他所聯系群眾的情況,上級領導干部可以隨時了解其分管片區的干群互動情況。

  一張民情圖、督查圖、干群互動交流圖

  “‘魚鱗圖’是對沂水萬名干部直聯群眾的形象描述,是一張民情圖、督查圖、干群互動交流圖。”沂水縣委書記劉賢軍說。

  據介紹,勾畫“魚鱗圖”的背后有很多步:第一步,摸清家底,組織專人深入各鄉鎮調查摸底,按比例,一個干部可平均聯系30戶左右。第二步,劃分魚鱗網格,以每名干部聯系的30戶左右的群眾為基礎網格,逐級往上分別是村級小網格、工作片網格、鄉鎮大網格和全縣總網格。每級網格設立一名網格組長,村級小網格和工作片網格組長由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副科級以上干部擔任﹔鄉鎮網格組長由幫扶鄉鎮的縣領導或鄉鎮黨委書記擔任。第三步,落實責任,開展全民監督,沂水將萬名干部編號,把所有干部和聯系群眾的信息輸入專門設計的電腦管理系統軟件﹔定期公開舉行抽查大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媒體記者現場搖號,隨機抽查。第四步,解決訴求,建立動態循環反饋網。聯系干部個人能解決的問題就及時解決並反饋給群眾,不能解決的逐級上報至上級網格,分別由村級、工作片、鄉鎮、縣網格每月定期召開群眾需求訴求研判會,制定解決方案,明確解決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魚鱗圖”讓“直接聯系”變成“密切聯系”

  “魚鱗圖”群眾工作法與傳統的聯系群眾相比,有著“直接聯系、互動循環、實時監督、剛性約束、易於操作”等特色。直接聯系,沂水縣用“硬杠杠”規定干部與群眾一年至少見面兩次,平時經常保持電話、短信聯系,讓干群形成長期固定聯系,走出了以往“間接幫扶就是聯系”的誤區。互動循環,對群眾的訴求問題從搜集、研判、解決、反饋,到再搜集、再研判、再解決、再反饋,形成動態循環格局,突破“單向度聯系”難題。實時監督,突破“自我評價”局限,以“可抽查”為著力點,建立了大數據信息抽查系統,被抽查的干部在全縣群眾面前公開亮相,現場接受群眾的評判。剛性約束,建立聯戶群眾直接評議干部機制,將群眾評議結果作為干部提拔重用必須進行的組織考察環節,再以黨紀政紀、組織處理手段對干部進行剛性約束,至今已處分了19名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中弄虛作假的干部。注重實效,沂水群眾得到的實惠不僅是物質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而且后者帶來的效果更久遠。

  “魚鱗圖”推行近兩年,沂水收集群眾訴求需求60067條,97%以上通過數字化平台得到妥善解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促進了民生改善。沂水縣干部作風群眾滿意度測評已連續三次名列全市第一。

  黨建專家表示,“直聯群眾”最有效,關鍵要找到具體抓手。沂水縣從萬名干部聯系百萬群眾工作平台設計之初,就抓住了“直接聯系”這一關鍵環節,並找到了“魚鱗圖”這個形象而有力的抓手,讓直接聯系變成了密切聯系。沂水將傳統工作網與信息數據網、個人信息網等疊加融合,通過大數據、雲分析服務於基層治理,服務於群眾,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6日 18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