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程小馬:“四個萬家”打通群眾路線

2014年12月11日15: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省福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程小馬(人民網記者 於凱 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1日電 10日下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暨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頒獎座談會”在人民網召開。福建省福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程小馬在會上發言,發言全文如下:

福州別稱榕城,是距離台灣最近的省會城市,是林則徐、嚴復、冰心的故鄉。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宜居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正致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全市下轄五區七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裡,市區面積1043 平方公裡,常住人口 734萬。

一、“四個萬家”活動的形成過程

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福州任市委書記期間,大力倡導開展以“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為內容的“四個萬家”活動。20多年來,歷屆福州市委都堅持開展這一活動。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福州市委又明確提出,把深化“四個萬家”優良傳統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來推進,並總結、發展了“四個萬家”的內容、載體、制度等,使“四個萬家”活動更富於時代特征。《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中央主流媒體先后多次介紹“四個萬家”相關做法。

多年實踐探索表明,“四個萬家”是富有福州特色、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核心的工作載體。其中,“進萬家門”是讓黨員干部沉下去,走進群眾,拉近距離﹔“知萬家情”是讓民情民意浮上來,關注問題,了解需求﹔“解萬家憂”是讓黨委政府動起來,解決困難,改善民生﹔“辦萬家事”是讓制度機制建起來,常態長效,服務群眾。“進萬家門”是前提,“知萬家情”是基礎,“解萬家憂”是重點,“辦萬家事”是根本。四者相互聯系、銜接,以服務群眾為根本,以改進作風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保証,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各部門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格局。

二、“四個萬家”活動的主要做法

1.進萬家門,健全完善聯系基層群眾制度。

建立領導干部蹲點、駐點、挂點“三位一體”直接聯系基層群眾的制度。明確規定市縣鄉三級領導干部下基層的時間、次數、方式、內容等,做到干部下基層常態化。開展“三結對三服務”活動,每個市直機關均挂鉤聯系一個社區或農村、非公企業。推動機關黨員進社區認領群眾“微心願”和走村入戶活動,機關黨員到社區登記報到率達96%,有1萬多名機關黨員認領了8036個“微心願”﹔4.3萬名市縣鄉干部參加走村入戶活動,實現領導干部走透村,包村干部走透戶。2013年以來,各級黨員干部下基層86.05萬人次,解決基層和群眾實際問題24.4萬個。

2.知萬家情,健全完善吸納民意制度。

一是加強民情收集。推廣“兼職委員”“黨代表工作室”“民情征集會”“民情日記”、網絡“民意信箱”等做法,暢通普通群眾發表意見、反映問題的渠道。運用信息平台,建立福州“12345”便民呼叫中心,受理群眾網絡舉報件,明確責任單位及整改時限,做到網絡信訪“零積存”。二是做好民情分析。各級各部門定期召開社情民意分析例會,匯總、分析、研判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社會動態、基層熱難點問題以及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三是督促民情辦理。建立群眾意見建議辦理督查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和辦理期限,由市、縣黨委和政府督查室督辦,對辦理緩慢的進行問責。今年市裡從各方匯總的意見建議中篩選了涉及城建、醫療、教育等“百個群眾關注問題”,加強督促整改,建立民情辦理台帳,實行銷號管理。

3.解萬家憂,健全完善紓解民困制度。

一是結對幫扶交民親。各級黨員干部帶頭,積極開展以幫扶生活困難群眾、生活困難黨員、薄弱基層黨組織、困難企業為主要內容的“四幫扶”活動。目前,全市各級干部建立各種挂鉤聯系點4.98萬個,結對幫扶生活困難黨員群眾3萬多人。二是下訪接訪解民憂。市領導每季度集中赴挂鉤聯系縣(市)區開展聯合接訪。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每2個月至少安排1次接訪,其他處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訪,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隨時接待群眾來訪。三是興辦實事惠民生。大力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內河整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等系列民生工程,加快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型城市。2014年初,市政府確定“菜籃子”、食品安全等多領域的為民辦實事項目25大項71小項,截至11月上旬,42個項目已提前或超額完成,年底前全部項目落實到位。

4.辦萬家事,健全完善惠民長效制度。

一是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市、縣(區)領導班子成員每年撰寫1-2篇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建立健全民生項目決策民主公開制度,通過民意咨詢會、民意問卷調查、聽証議事會等形式,賦予公眾監督權,提高群眾參與度。二是落實現場辦公制度。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市級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1次、縣(市)區領導干部每月至少1次下基層現場辦公,並把為民辦實事項目作為現場辦公的重要內容,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三是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加強市民服務中心和市、縣行政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推行市政府領導定期赴行政服務中心現場辦公制度,確保行政審批15天內完成,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66項,取消及暫無業務的行政審批項目10項,下放行政職權項目48項。

三、持續深化“四個萬家”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后,福州市委下發了《關於健全“四個萬家”長效機制的意見》,把健全 “四個萬家”效化機制作為鞏固群眾路線教育的制度成果之一,從四個方面持續深化推進:

1.延伸聯系群眾深度。堅持領導干部蹲點、駐點、挂點制度﹔建立縣鄉干部走村入戶制度,規定了走訪次數,重點走訪薄弱村和困難群眾﹔健全機關黨員進社區制度,加強督促管理,要求機關黨員每年開展服務群眾活動不少於3次。

2.拓展民情收集廣度。建立縣、鄉、村三級民情工作網絡,即依托縣(市)區委督查室設立民情處理中心,鄉鎮(街道)、縣(市)區直部門設立民情處理站,村(社區)設立民情收集點,完善民情收集、分析、辦理和反饋制度,構建自下而上、上下聯動的民意收集處理機制。

3.加大紓解民困力度。完善市、縣領導現場辦公、信訪接待制度,推行職能部門“現場辦公下基層”活動,明確提前告知、限時辦理等要求﹔健全結對幫扶制度,明確市領導挂鉤對象,開展困難黨員群眾“三必訪”“五到家”等活動。

4.提升便民利民普及度。構建便民服務網絡,建立以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為紐帶,鎮街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站為基礎的三級便民服務體系,要求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當場即辦率達到75%以上。建立民生決策項目公開、聽証、監督等制度﹔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公開、目標責任制考核等制度。

分享到:
(責編:秦華、王金雪)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