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讓夢想照亮未來

甘肅甘南州踐行群眾路線打造“尼江”生態文明示范村走筆(下)

2014年12月11日14:19  來源:甘肅日報

陽光洒在車巴河上,河水蓄積著力量和希望,奔涌而下。

穿行在“尼江”兩村,“和諧穩定”“發展經濟”“生活富裕”是村民們說的最多的詞。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扶貧攻堅、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加大惠民政策支持力度……甘南藏族自治州在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同時,以全面加快“尼江”地區轉型跨越發展為根本目標,積極推進“生態保護、跨越發展、長治久安”三項任務,全力打造藏區生態文明示范村。

渴 望

走進百年藏寨尼巴村,陽光溫和、經幡飄動,安靜而祥和。尼巴河水順勢奔流,灰色的河堤一路逶迤向前,護衛著村寨的安全。

沿著河堤在村裡穿行,遇上許多三五成群的孩童,他們結伴去上學,清脆的笑聲在村裡蕩漾。看著孩子們無邪的笑臉、純真的眼眸,總是讓人想到希望。

“上學好不好啊?”記者蹲下身問6歲的華貢才讓。

“上學能學知識,老師還教畫畫和唱歌。”這位才上學前班的小男孩羞澀地回答道。

陽光照耀下的尼巴河,波光粼粼,貢巧達杰和豆格加坐在河堤的護欄上聊天。今年,他們都報了名准備參加“尼江”兩村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

他們是甘南師范學校的校友,貢巧達杰2012年畢業,豆格加2007年畢業。

“我希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幸福的家庭。”豆格加說,畢業后懷揣夢想的他曾先后到北京、成都等地打工。回鄉備考的他說,更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做些貢獻。

“沒有我不會做的藏餐。”貢巧達杰學的是藏餐烹飪專業,除了理論學習,他還到西藏、四川、青海參加過藏餐制作技藝培訓,他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

得知家鄉會大力發展旅游業后,他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信心:“開辦藏家樂,讓更多的游客品嘗藏餐美食也是一件美事。”

在江車村,村民班瑪旺秀說,他的駕駛証因為多年未審驗而作廢,如今他想重拾舊業,謀求更大的發展。他已被列入第二批駕駛員培訓名單。

“考取駕照后,我想跑出租。”正在辦理報名手續的江車村村民扎西鬧日,是第一批參加駕駛員培訓的40人中的一員。

在“尼江”兩村穿行,和諧、穩定、發展,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是兩村群眾共同的渴望。而懷揣著夢想與執著的年輕人們,更是對未來充滿追求和希冀,他們在追夢路上奔跑,為青春的怒放,也為著家鄉的明天……

心 聲

在尼巴村,60歲的夏道次力老人送走上學的孫子,便來到村裡的“瑪尼房”前晒太陽。不遠處的橋上,設計人員正在忙碌。“開始建設了,好日子不遠了。”老人高興地說。

夏道次力自20歲起就在牧場放牧,6年前,兒子接替了他。老人結束了30多年的放牧生涯,回到村裡照看孫子、孫女。

“我們沒有文化,希望孩子們比我們強。”夏道次力說,牧場的生活很苦,他希望孫輩能靠學習改變生活。

“村上打算發展畜牧業,擴大奶牛養殖,同時引導村民發展勞務經濟等,自力更生。”不過,尼巴村黨支部書記貢布次旦也有擔心,“因為牧民文化水平有限,要掌握現代養殖技術可能會有一定難度,不過我們不會放棄。”

在江車村,村民貢布扎西正在翻攪晾晒在院子裡的青稞,冬季牧場搬到了家對面的溝裡,妻子留在牧場,他中午回來拿一些生活必需品,下午再返回。

貢布扎西夫婦和七旬老母親、3個孩子及弟弟貢布蘇努住在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裡。已有20多年歷史的平房,被隔成兩間半,半間用來儲藏雜物。屋外的玻璃暖廊支著一張床,貢布扎西說,如果他和弟弟從牧場回來,其中一個人就得睡在這裡,冬天的夜裡,玻璃暖廊內會很冷。

“希望能早日住上新房子。”貢布扎西說,駐村干部已經到家裡進行了危房改造摸底,這讓他有了新的盼頭。

“國家的扶持政策好,我們都很感激。希望能解決村裡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能給單親家庭和困難學生多一些支持。”江車村黨支部書記尕藏熱旦說。

在江車河畔,村民和村干部們暢談各自的願望和打算,滔滔河水見証著這裡的改變和進步、也見証著他們渴望發展的心聲和足音……

追 夢

舉全州之力,幫扶“尼江”兩村改變面貌,增加收入,是近日甘南州貫徹落實中央批示精神,省委“尼江”工作調度會精神做出的工作部署。

“我們要始終堅信,群眾最大的願望是過上好日子。”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說。基於此,甘南州立足實際,綜合施策,確立了以全面加快“尼江”地區轉型跨越發展為根本目標,繼續推進全面落實“生態保護、跨越發展、長治久安”三項任務,著力建設藏區生態文明示范村的總體思路。

打造“尼江”地區旅游大環線格局,挖掘生態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打造“百年藏寨”旅游品牌,加快推進藏毯、藏香、帳篷等民族特需用品加工業項目……甘南州將通過持續踐行群眾路線,以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原則,從打造生態文明示范村入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眾參與、社會幫扶的發展格局。

“我們必須要為群眾開辟更多的致富門路。”俞成輝說,要真正做到化干戈為玉帛,就要把群眾的注意力引導到謀發展上,通過大力推行減畜退牧工程,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以多元化發展促使兩村群眾逐步從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困境中走出來。

目前,“尼江”兩村的各項惠民項目已陸續上馬。

“‘尼江’兩村已經確定337名駕駛員培訓對象,首批40人已經開始報名體檢﹔村裡的50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參加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報名工作已結束,名單已提交人社部門﹔危房改造項目摸底已完成……”尼巴鄉鄉長拉目才讓給記者細述著近期的工作進展。

“我們希望將海河之濱的深情厚誼帶到‘尼江’兩村,幫助群眾解決最迫切的需求。”前來“尼江”兩村進行摸底調研的天津對口支援甘肅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溫輝說。

“今后,我們的幫扶方向將向‘尼江’兩村傾斜,幫扶資金重點用於兩村基礎設施改善和產業發展上。”溫輝介紹說,他們已初步確定了幫助兩村實施基礎設施改善、人員培訓、牛羊屠宰加工、礦泉水生產產業項目和養殖結構調整、養殖品種優化、改良技術等的幫扶意向。

同時,根據省委安排,省發改委、省扶貧辦、省交通運輸廳、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等省直部門已陸續前往“尼江”兩村開展調研工作。

如一縷清泉,似一江春水,各項契合民意的惠民措施沁入人心。

太陽照在日日夜夜奔流的車巴河上,河水清清,人心暖暖……(趙 梅)

分享到:
(責編:張玉、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