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的大方,走進機關園區、社區村寨,干部群眾的精氣神倍兒足。在這片歷史厚重、人民勤勞的土地上,一切的變化都孕育著希望。這一年,貓場鎮的侯氏“花果山”金果挂滿坡,羊場鎮腦梗塞病人蒙有秀終於看病不用愁,雨沖鄉紅旗村支書肖生華帶領村民辦農家樂奔小康……這一年,星宿鄉鬆樹村彭順先感覺到村裡辦事更熱情方便,上海客商短信致謝盛贊服務效率超上海自貿區,農家院子田間地頭“板凳會議”、“田埂會議”其樂融融,縣委大院內上演書記與上訪戶拉家常、開起了送上門的“群眾會”……這一切的變化都在大方縣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悄然發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老百姓最大的感覺就是現在干部的作風比以前好了,辦事情更方便了。”羊場鎮隴公村村民高如祥說。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大方縣以作風建設為抓手,以服務群眾為中心,創新機制和載體,堅持以為民務實清廉貫徹始終,促進了干群關系更加和諧,經濟社會更加發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機制之變:服務群眾有保障
“我都已經幾年沒得能力為黨和老百姓做事情了,黨組織還記得我,得知我長期生病臥床生活困難,還專門派人送來溫暖,心裡很感動,真正體會到黨組織有家的溫暖。”收到黨組織送去的3000元“感黨恩•跟黨走”關懷救助金,家住長石鎮新建村的離任村干部張剛舉激動地說。這是大方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推動機制創新帶來的好處。為了讓困難黨員真正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大方縣建立了“感黨恩.跟黨走”黨內關懷機制,多渠道募集資金設立專項基金,對因突發自然災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難的黨員、離任村干部提供黨內關懷救助。目前,已向27名貧困黨員發放關懷基金近6萬元。
圍繞作風轉變建章立制、圍繞群眾需求建章立制是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長效保障。大方縣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四下基層”群眾工作法,建立了領導干部“四下基層”機制,推動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以此作為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目前,全縣共開展“四下基層”活動156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230余起,現場辦公解決問題186例。建立了“兩代表一委員”提案議案督辦督查機制,從制度上確保“兩代表一委員”的作用從“管三天”到“管五年”的轉變,在閉會期間也真正成為廣大群眾參政議政的“代言人”,對代表委員提出的80余條提案議案逐一進行了督辦落實。試點推行了“互評星雙承諾雙滿意”基層組織“星級管理”機制,探索鎮村干部“六星”考核管理辦法,對村民群眾實行“九星”挂牌管理,以“星級服務”、“零距離服務”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探索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鰥寡孤獨、殘疾人、農民工”的“五關愛”救助體系,對困境兒童開展“助居、助學、助醫、助困、助養、助業”的“六位一體”救助工作﹔對特殊群體實行“一幫一、多幫一、鄉鄰互動”服務,開展了“愛心媽媽牽手留守兒童”等活動,通過提供心理輔導、提供生活保障、提供助學幫扶等方式,累計救助困境兒童1316名。針對失地農民實際困難,建立了“貧困有救助、失地有保障、就業有渠道、生病有醫保、上學有獎補、養老有保險、創業有門道”的“七有”保障體系,確保“近期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目前,參保人數達3125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50余萬元,職業技能培訓的850人次、企業優先招聘的621人,解決了被征地農民實際困難,有效化解了城市建設中的社會矛盾,贏得了群眾支持和認可。
“圍繞群眾需求,力求務實管用,將機制建活,成為真正惠及民生的制度和辦法,是我們在建章立制中所堅持的原則,我們探索了這些機制創新,鞏固和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就有了保障”。大方縣委副書記、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許曉鵬說。
作風之變:細微服務暖人心
“值班公示就是好,群眾辦事方便了。值班干部若不在,電話聯系方便找。蓋章用印作登記,不卡不要形象好。預約代辦更省心,不用天天追起跑。大事小事找村委,服務不好可舉報。”剛從羊場鎮隴公村辦完事的村民張祥彩以一段順口溜形容自己的心情。“現在辦事方便得很,隨時都有人在,如果有急事,下班時間都可以打電話找他們”,這是隴公村村民對村干部值班辦事的普遍反映和評價。“辦事方便、服務熱情、辦公場所規范整潔”,是今年大方縣整鄉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以來,村干部值班和規范村辦公場所建設取得的成效與轉變。
一塊“牌子”接受服務監督:自整鄉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以來,大方縣統一制作了村干部值班公示牌,明示村干部值班服務“二十要”事項,解決了群眾“辦事無人、投訴無門”的問題,也有效緩解了村干部值班服務監督不夠的現狀。值班制度規定:查實脫崗一次,全縣通報批評﹔脫崗兩次,取消本年度參與評先選優資格﹔脫崗三次,取消今后一切榮譽和獎勵待遇。通過公開懸挂值班公示牌、公布無人值班舉報電話,變鄉鎮查崗為群眾督崗。一段時間以來,通過實地督查和接受群眾舉報等方式對6個無人值班的村進行了全縣通報批評,有力地促進了村干部值班服務的自覺性和值班服務質量的提升。“我們設立專門無人值班舉報電話,通過公示牌、網站等多渠道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通過一系列的硬措施、硬辦法,真正做到村委大門常開、當家人常在、黨員群眾常來 ”,大方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聶躍說。
一本“冊子”記錄民情實事:“11月16日,晴,值班人員,張勇,調解村民劉世豐與黃順富土地矛盾糾紛,辦理鬆樹組彭順先村民繼承農業稅補貼等蓋章証明3份”,這是星宿鄉鬆樹村《村干部值班服務登記冊》上記錄的內容。像這些詳實記錄每一天工作內容的“小冊子”在大方縣每個村都能看得到。“現在來值班我有個習慣,就是要先翻看一下值班服務登記冊。看有哪些群眾訴求還沒有辦結回復的,看有哪些預約辦理事項還沒辦理的。”雨沖鄉紅旗村黨支部書記肖生華說,“有了這個小冊子,大事小事都記著,為群眾辦了實實在在的事,很有成就感。”為方便村干部值班,同時也為督查考核提供依據,大方縣統一印制了《村干部值班服務登記冊》,整合了簽到冊、公章使用管理冊和信息分享交流平台等功能,翻開值班服務登記表,上面詳細記錄著來訪人員信息、來訪事由和訴求以及辦理及回復情況等。
一個“理念”彰顯為民情懷:走進大方縣每一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一個明顯不同就是在每一個村辦公樓都明顯區別於其他普通居民房,“為民、務實、清廉”、“真心為民、發展為本、廉潔服務”等服務理念噴印於辦公樓的顯目位置,並懸挂“群眾選我當干部,當了干部為群眾”、“村興我榮、村衰我恥”等宣傳標語,規范制作了一面國旗、村兩委牌子。同時,為減輕村級負擔,集中清理了臃腫泛濫的匾牌,彰顯了村級活動場所的嚴肅和精氣神。為牢固樹立基層干部服務意識,在推進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中,縣委組織部明確要求所有村(居)活動場所要有內涵規范的“服務理念”,強化對村干部服務意識和服務標准的文化熏陶教育,營造講勤政、講廉潔、講團結,比服務、比貢獻、比聲譽的“三講三比”為民服務氛圍。
“通過群眾路線開展,將服務做實做細,方便老百姓辦事,增強基層組織的公信力和群眾的信任感,進一步密切好黨群干群關系,真正使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支部都是一個堡壘。”大方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管慶良說。
民生之變:人民群眾得實惠
“像我這種病能在鄉鎮醫院就能醫好,還是免費幫我治療,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黨的政策好啊。”已取得初步療效的腦癱患者曾友華說。他是羊場鎮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衛計中心醫療服務隊開展上門普查巡診時收治的病人之一。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大方縣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群眾關切,針對農村群眾反映集中和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醫技服務單一、水平低,不能滿足農村群眾醫療保健需求的突出問題,以羊場鎮為試點,積極推進“計衛整合”工作,探索了“三為主三結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醫為主、中西結合,保健為主、就醫和救助結合)、“四位一體”(集衛生防疫、計劃生育、婦幼保健、中醫養生保健治療為一體)的農村醫療保健服務體系, 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鄉鎮”,以老百姓“健康夢”添彩“中國夢”,提高了群眾醫療健康保健水平和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中央第四巡回督導組組長張維慶在大方縣調研時,對此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安排在雲貴川三省農村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
“晴揚塵土,雨濺泥漿。數輩父老,深受其苦。適逢盛世,沐浴黨恩。干群同心,眾志成城,筑發展之路,積惠民之德......”這是群眾用心鐫刻在通村路碑記上的話語。為群眾解決出行難問題,大方縣大力推進“通村路”、“連戶路”建設,以“民心路”打通“小康路”,通過自加壓力、迎難而上,將十二五、十三五通村路581.2公裡全部列入2014年建設計劃一年完成,以“六強化六確保”為有力抓手,全面完成了省下達的88.4公裡建設任務,全縣100條通村路建設已接近尾聲,累計組織投工投勞14.45萬個,完成投資2.69億元,真正實現農民群眾“出門有路,抬腳上車”。同時,以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小康寨“六小”為基礎的“6+2”小康行動計劃全面有序推進。其中,小康醫、小康校行動凸顯了大方加快推進小康建設步伐的特色和決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雲山在大方調研時指出:“連戶路實際上也是‘連富路’、‘連心路’,兩個‘硬化’看似簡單具體,但隻要多辦這樣的好事、實事,老百姓致富就快,和黨員干部的心就貼得更近。”
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黨組織公信力進一步提升,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完成地方生產總值95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8.87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9.0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4.31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9.59億元。多項指標保持全省全市爭先進位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民生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不斷鞏固、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喜人局面。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對於黨員干部來講就是要錘煉黨性轉作風,解決‘ 總開 關’的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講就是要生活提質得實惠,解決‘幸福感 ’的問題。通過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這兩個根本目的基本達到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持之以恆轉作風、惠民生,以更好的成績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大方縣委書記張瀚時說。(中共大方縣委組織部 覃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