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光明日報:以不變的高壓應對變形的“四風”

王子墨

2014年12月11日11:02  來源:光明日報

自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作風建設可謂成績斐然:一批違反規定的干部被處理,過去習以為常的亂象得到遏制,政風為之一清,民風為之一振,官員謹慎了,群眾提氣了。可以說,整治“四風”,對體制內的頑疾下了一劑猛藥,官場生態健康了許多。

然而高壓之下,一些官員也變“精”了。知道“出頭鳥”當不得,就做起了“鑽地鼠”,“四風”明著來不行,就暗地裡來。不少違規行為也就穿上了馬甲:有的把公款吃喝轉移到了農家樂、內部食堂﹔有的停用公車開私車,卻用公家錢報銷﹔有的過節不收禮,卻收起了股票交易內幕,查起來說是炒股,實則是變相受賄……這些現象也令公眾憂心:“四風”會不會卷土重來?

“四風”玩起了變形計,是積弊的慣性在作祟。不少官員心存僥幸,認為“反四風”不過是一時的“東風壓倒西風”,熬過這一陣又是“太平歲月”。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變形的“四風”悄然刮起,琵琶遮面下,一幅幅官場丑態重新粉墨登場。

這樣的想法和舉動,無疑低估了中央整治“四風”的決心,也看低了監察部門的手段。中央一再強調整治“四風”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就是因為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四風”問題非一朝一日形成。面對變形的“四風”,應當以不變的高壓再加一把力,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

一方面,監督手段要首先跟進。“四風”的表現越來越隱秘、專業,這就需要監察部門要不斷更新手段,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協同作戰,將監督的網格織得更密一些。比如中紀委就曾將微信紅包、電子禮品預付卡等列入“反四風”查處范圍,就是一次很及時的“再擊一掌”。同時,也要拓寬監督渠道,積極發動群眾,隻有各類監督方式多管齊下,獲取更多的線索,才能讓各種隱形的“四風”無所遁形。

另一方面,制度建設的短板要及時補齊。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如《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於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等規定,但配套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以堵上政策的漏洞。尤其是要從權力公開、財政透明這些根子問題上深耕細作。畢竟,無論怎樣遮遮掩掩的“四風”問題,都是由於權力的手伸錯了地方。把這些根子問題抓住了,建立一整套制度,方能形成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這一路上,無論作風問題怎樣變花樣,我們黨保持反腐的高壓態勢不會變,落實監督的手段不會軟,制度探索的腳步不會停。徹底掃除積弊陋習,我們的作風建設要堅實、穩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