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把教育實踐活動總結作為落實從嚴治黨要求、加強作風建設的深度推進,在活動總結大會上專門下發“十條紅線”禁令,高懸“人大、政協、紀檢、組織、法律、新聞輿論”五把監督利劍,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十條紅線”再次擰緊發條
市委制定出台了《關於落實從嚴治黨要求,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明確“兩個責任”,切實轉變作風的實施意見》,在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下發。《意見》明確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違反工作紀律,公款吃喝,“吃拿卡要”,冒領補貼,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等履行職責、為民服務過程中不得觸碰的“十條紅線”。確定黨委為落實責任主體,並構建起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委紀律監督、群眾和輿論監督等全方位監督框架。對觸碰“十條紅線”的責任單位給予責令整改,通報批評,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對領導班子進行調整等處分﹔對觸碰紀律紅線的責任人給予誡勉談話、通報批評、責令檢查、調離崗位、直至免職等黨政紀處分﹔對於情節嚴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意見》明確強調“兩個責任”,圍繞整治“四風”常態化,固化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五項工程”扣緊百姓期待
該市深入開展選人用人正氣工程、工程建設領域陽光行動、行政審批綠色行動、基層組織建設先鋒工程和政法系統正風肅紀工程“五項工程”,聚焦實,接地氣,扣緊了百姓期待。選人用人正氣工程,激發“為官敢為善為”的新作風。選派干部赴房屋征收一線、信訪局、綜合執法局、嘎查村挂職鍛煉,選派1348名干部與社區困難群眾結成幫聯對子,深入開展“進社區、入網格、結親戚”活動,以新的角度和切入點拉近干部和群眾的心理距離,讓干部接地氣、懂民心、長本領。該市還實行“公推競職”選拔領導干部辦法,結合實績考評情況,在全市重點工作、中心工作上取得優秀成績的干部被擇優任用到了重要崗位。工程建設領域陽光行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全市各單位圍繞工程建設領域的主要關節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發改委建立了工程立項審批制度,建設局加強重點項目三項制度建設,財政局強化了預算管理、資金結算、和撥付管理制度,審計局實行了跟蹤監督制度,全市工程領域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體制機制。使個別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插手干預工程建設﹔招標人和投標人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轉包和違法分包這些頑疾得以解決。行政審批綠色行動,疏通服務群眾的“中梗阻”。全市32個部門的205個審批項目進入服務大廳,平均每天接待服務對象200多人,共高效辦理各類審批項目20余萬件,辦結率100%。辦理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共3351件,辦結時限壓縮50%以上,被群眾形象地稱為“陽光超市”。基層組織建設先鋒工程,讓“最后一公裡”更加暢通。創新開展“政策、科技、法律、文明、服務”等“五進農戶”活動,推行“主題工作法”,下基層聯系服務群眾的黨員干部,根據各嘎查村實際,每天或每周從“走訪日”、“研討日”、“服務日”、“化解日”、“評議日”中確定一個工作主題和任務,細化活動載體,提高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開展以“一個企業單位幫扶共建、一個上級部門結對包扶、一名縣級領導定點聯系、一名第一書記駐村指導、一個發展項目支撐推動”的“五個一”幫聯行動,籌集資金1738萬元,已啟動節水增量、道路硬化、陣地建設等8個項目,推進軟弱渙散嘎查村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已轉化升級三類嘎查村4個。政法系統正風肅紀工程,正人先正己嚴防“燈下黑”。切實糾正部分政法干警中存在的公車私用、公款吃喝、高檔娛樂消費、“慵懶慢浮”、“冷硬橫推拖”病灶,解決個別掌握國家秘密以及信訪核心內容的政法干部理想信念不牢、紀律渙散問題,確保政法隊伍忠誠廉潔。市公安局從細處抓作風,指揮中心堅持20%接警回訪率、交巡警改革、熟悉實有人口、紀檢監察室每月一次的警風警紀錄像監控講評並排名通報,靠嚴細實守護了百姓平安和警徽威嚴。過去幾年,烏市命案十幾起、“兩搶一盜”兩百余起,今年命案3起、“兩搶一盜”33起。
“裡子工程”筑牢幸福根基
34180戶的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地下管網改造、背街小巷治理、人行道兩側硬化、生態休閑公園、道路隔離防護欄安裝,這些城市建設基礎工程,許多錢被管網埋進地下,是看不見的“裡子工程”,但百姓生活離不開。烏蘭浩特市克服財政資金緊缺的困難,從“裡子工程”入手,用貼心服務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道路通暢安全,出行不再“堵心”。通過梳理群眾對出行通暢安全的期盼,今年全市啟動實施了主次干街路臨街硬化改造提升項目,項目共涉及27條主次干街路、45萬平方米臨街部位硬化改造提升,結合臨街人行道兩側硬化工程,劃出停車泊位3500余個,停車難、難停車有效化解,市民、的哥拍手為政府叫好。環境衛生整潔,居住不再“煩心”。針對物業管理、舊小區改造、小廣告治理、亂停亂佔等關乎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該市研究制定了物業管理實施細則、舊小區改造工作方案、小廣告治理等長效管理機制。成立了園林物業管理工作站,提高物業管理工作覆蓋面。投入2800萬元,集中對12個老舊住宅小區進行綜合改造,改造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涉及業主2800戶。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從全市機關單位選派61名黨員干部,派駐到各嘎查村幫助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全市累計出動人力近3.1萬人次,出動各類機械、車輛6600台次,清理生產、生活、建筑垃圾4.02萬立方米。種植杜鬆、雲杉、樟子鬆1.3萬棵。粉刷、整修院牆3.94萬米,清理邊溝3.73萬米,回填路肩沙石2.6萬立方米。小南屯常年受到周圍企業污染,居民生產生活十分不便,接到居民反映后,該市在對涉及污染的企業進行專項督查整改的同時,啟動實施了污染區異地搬遷項目,項目總投資1.2億元。截至目前,14棟安置樓主體已基本完工。 (興安黨建雲平台 費立新 張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