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夏津縣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為切入點,在“實”處著力,於“活”中創新,從“嚴”上把握,營造黨內政治生活新常態。
在“實”處著力,貼近基層定措施。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離不開一個“實”字。堅持把“實”作為信條,貼近基層定措施,務求實效抓落實。一是黨員全部參與。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摸清黨員底數,理順組織關系。對長期外出失聯的252名黨員,在縣電視台、《夏津大眾》等發布公告,發動親戚朋友、同事等尋找,確保每名黨員都納入支部管理、都參加黨內政治生活。二是制度切合實際。年初全覆蓋征求15萬戶黨員群眾意見,查擺“三會一課”、黨內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關於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生活的規定》,縣直、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執行四項規定,按黨章落實黨內生活制度﹔社區(村)執行五項規定,重點開好兩次黨員大會﹔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執行三項規定,靈活分散地開展黨內生活。三是時間安排合理。縣鄉機關、事業單位確定每周六為黨員集中活動日,農村利用晚上和陰雨天組織黨內生活,非公企業在班前班后時間開展活動。基層黨委每年至少對黨員輪訓一遍。在農忙、中秋、春節等集中培訓外出返鄉黨員。今年以來,共培訓黨員21210人次,佔黨員總數的97%。社區(村)“兩委”換屆結束后,組織支部書記到濰坊進行任前培訓。
於“活”中創新,與時俱進添動力。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關鍵是一個“活”字。堅持把“活”作為法寶,與時俱進創新,讓黨內生活“活”起來。一是形式不拘一格。落實網格化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縣鄉機關黨員干部每人聯系社區(村)5名黨員、5名群眾,參加當地支部的“三會一課”、黨內生活。將“三會一課”搬到項目一線、企業車間、田間地頭,黨員除參加本支部活動,結合需要參加其他支部的組織生活。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黨員“送會上門”,利用電子郵箱等向外出流動黨員“遠程送會”。二是內容推陳出新。改變單純“學文件、讀報紙”的做法,把黨員關注的低保戶確定、宅基地分配、村務公開等納入討論,做到每次會議都能解決1到2件惠民實事。變過去一人講眾人聽為黨員人人發言,改過去支部書記“一言堂”為全體黨員民主決策。會前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會上反饋到支部和黨員,增強對照檢查、開展批評、整改落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載體靈活多樣。開展“黨徽耀鄃城”志願服務活動,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730個,參加活動黨員達11494名,截止12月初,共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維持交通秩序等服務活動7800余次,幫扶群眾9000余人次。搭建黨員遠程教育平台,在黨建頻道開通“黨建新視線”、“黨員空中課堂”等欄目,把節目送到千家萬戶,黨員在自家炕頭上就能接受教育。
從“嚴”上把握,堅持不懈求實效。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靠得是一個“嚴”字。堅持把“嚴”作為保障,處處從嚴把握,努力形成好習慣、新常態。一是突出領導帶頭。縣委書記帶頭,縣委常委、黨員副縣長每人聯系一個鄉鎮、包一個先進村、幫一個后進村,全程參與所在支部及聯系點的黨內政治生活。領導干部帶頭參加雙重組織生活,黨政班子成員至少每半年為所在支部和聯系點黨員上一次黨課。每年進行一次對照檢查,領導干部帶頭撰寫對照檢查材料,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為黨員作出表率。二是強化督促指導。縣委組織部機關工作人員分包鄉鎮,每周二到鎮、村督促檢查,整改基層黨內生活中的問題。基層黨委成立黨建辦公室,選派機關黨員干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全程指導社區(村)“三會一課”等活動。發放《“三會一課”記錄本》、《黨員証》,記錄黨員參加“三會一課”情況,作為年終考核評議的重要依據。黨員人人佩戴黨徽,加強監督檢查,使佩戴黨徽成為一種行動自覺。三是嚴格考核評議。將基層黨支部書記落實“三會一課”、嚴格黨內生活情況納入年度考核。以落實黨內生活制度為重點,每年對社區(村)基層黨組織進行雙線考核。每年組織黨員進行黨性分析和民主評議,對評議結果為“差”的黨員,列為不合格黨員調查對象,並進入處置程序。目前,全縣共處置不合格黨員22名,其中限期整改9人、除名13人,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
(中共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委組織部 王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