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簡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470期

甘肅省甘南州用群眾工作推動化解兩個村60年歷史積怨

2014年11月27日10:12  來源: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尼巴鄉尼巴村與江車村,因草場之爭近60年來多次發生械斗,嚴重影響甘南藏區社會發展穩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甘肅省、甘南州把化解“尼江”問題作為活動重要內容,省委專門派出一名省委常委具體負責,州委專門成立工作組,加強組織領導,著力破解這一老大難問題。

把“增進信任”建在“打開心結”上,准確掌握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願望,增強干部信心。針對“尼江”問題歷史積怨深的實際,運用“文火煎慢藥”和“輕手解心結”的辦法,從打開群眾心結、拉近群眾距離入手,採取朋友式面對面、平等式手拉手、協商式膝碰膝、親人式心貼心的辦法,先后進行上百次的反復溝通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讓群眾呼聲面對面傳遞到黨委領導,讓黨委政府解決“尼江”問題的決心、信心、措施直接傳遞給群眾,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把“尊法立威”建在“違法必究”上,堅守法治底線,重塑法治權威,為兩村問題解決形成共識和規范。針對2012年個別江車村民用亂石打死尼巴村一名村民,使兩村關系再次陷入緊張局面,甘南州堅持“政策攻心”和“法律震懾”相結合,對犯罪嫌疑人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州委主管領導與犯罪嫌疑人多次面談,教育引導他們放棄“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勇於承擔后果,並深入犯罪嫌疑人家中,幫助其家屬解決實際困難,為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解除后顧之憂。目前,兩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主動投案,兩村群眾激動情緒極大紓解,兩村群眾“違法不必擔責”的扭曲心理被堅決糾正,兩村“法外之地”和“法外之人”的問題得以解決。通過對刑事案件的處理,樹立了法治權威,為進一步依法解決“尼江”問題奠定了法治基礎。

把“對症下藥”建在“聽診把脈”上,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在兩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前提下尋求解決辦法。長期以來,兩村已經形成了共牧實際,穩定符合兩村群眾的基本權益訴求。甘南州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征求兩村群眾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雙方都能接受的“同一草山兩村和諧混牧、局部草場雙方輪流放牧”的“大混牧、小輪牧”辦法,成功化解兩起持械對峙事件,避免了流血沖突的發生,使兩村群眾能夠在相融相合中促進交往交流,為從根本上解決“尼江”問題奠定基礎。

把“爭取人心”建在“民生開路”上,吸引群眾把注意力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使爭斗思想沒有市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解決“尼江”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住房難等問題,敲開了百姓心門。州委州政府幫助兩村理清發展思路,研究制定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實施意見,在社會事業、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使群眾的注意力逐步轉移到脫貧致富奔小康上來。目前,總投資3700多萬元的鄉村道路、危房改造、文化廣場等一批民生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江車村級組織活動辦公場所已經建成使用,這些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賴。

把“筑牢堡壘”建在“夯實基礎”上,建強村“兩委”,使其成為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掌握信息、團結群眾的“橋頭堡”。針對長期以來“尼江”兩村黨組織幾乎不發揮作用,有時甚至被一些宗族和宗教勢力所左右,部分村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甚至成為械斗的直接組織者、參與者的實際,州委州政府緊緊抓住村“兩委”換屆的有利時機,在充分做好兩村穩定工作的前提下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對原“兩委”班子堅決調整,將一批能干事、會干事、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基層干部充實進“兩委”班子,通過項目資金投入助其樹立威信、依法打擊犯罪助其確立權威的辦法,使他們成為黨委政府的先鋒隊。通過半年多時間,新“兩委”班子經受住了考驗,在抵制各種消極情緒、理順群眾思想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解決“尼江”問題的過程中,甘南州探索形成了一套做好新形勢下藏區群眾工作的“十字訣”經驗做法:念好“真”字訣,真情感召群眾﹔念好“懂”字訣,掌握群眾心理﹔念好“實”字訣,滿足群眾需求﹔念好“會”字訣,善與群眾交流﹔念好“信”字訣,回應群眾期盼﹔念好“貼”字訣,堅持問計於民﹔念好“快”字訣,及時化解矛盾﹔念好“糾”字訣,勇於改正錯誤﹔念好“活”字訣,靈活處置問題﹔念好“准”字訣,做到抓主抓重。這既是解決“尼江”問題的成功經驗,也是繼續做好群眾工作的有效做法。目前,“尼江”問題實現了由堅冰一塊向破冰融冰、社會秩序由動蕩向可穩可控的轉變。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