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以百姓心為心

洪文軍

2014年11月2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52年,陳賡奉命籌建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篳路藍縷創業中,他多次向學院領導干部念叨一句話:在學校,學員是“吃飯吃菜的”,教員是“做飯做菜的”,領導是“端盤子”的。朴素的話語,耐人尋味。

  服務是權力的本質所在,心無百姓莫為官。在古代,愛民如子、視民如傷是為官從政最基本的“官德”。現代行政倫理更是強調權力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功能。於共產黨人而言,“為人民服務”前加上了“全心全意”的限定詞,執政為民的底色更顯沉穩厚重。從焦裕祿到楊善洲,從郭明義到菊美多吉,胸懷百姓、心系民生,向來是好黨員好干部的共有品質。

  也有些黨員干部,“血肉聯系”隻喊在嘴上,“魚水情深”不過是個幌子。有的整日裡琢磨吃喝玩樂、拉團伙找靠山﹔有的頭頂“能人”光環,卻自我極度膨脹,不僅大搞“一言堂”,連參加黨代會返鄉,都要組織當地民眾“夾道歡迎”﹔更有甚者,視百姓利益如無物,待民生疾苦若無睹,為了個人政績不惜大肆甩賣國有資產、強行征地拆遷……古人雲,“官視民如草芥,則民視官如寇仇。”心中沒有百姓,不僅會誤事殃民,遲早也會跌跤。

  有人說,良心永遠比黃金貴重,於黨員干部而言,為民辦事的良心夠不夠純,關系重大。那些四體不勤、放不下官老爺架子的人,那些眼睛往上看、謀政績不顧民生的人,那些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抱怨“官不聊生”的人,病症不同,病根卻都在“良心”上。良心壞了,無論昏昧平庸還是能力超群,怎麼可能干實事、干好事?每一筆問題干部的良心壞賬,都是以黨的形象和公信力為代價的,違法違紀可以受到法紀懲罰,良心壞賬則不易抹平。良心上不能有欠賬,對任何黨員干部而言都不是過分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慶招待會上提出八個“必須堅持”,頭一條便是堅持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百姓心為心”。想一想“入黨為什麼,在黨做什麼”,思一思“當官圖什麼,身后留什麼”,便不難區分價值的大小之辯、權力的公私之別﹔看清自己也看輕自己,看中人民也看重人民,便不難療治惟我獨尊的自大病、目無一切的冷心腸。走得再遠都不忘記為什麼而出發,讓為民情懷內化於心、見之於行,永遠是不斷贏取事業勝利的秘訣。

  “在思想和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一位干部在教育實踐活動之后發出這樣感慨。心勝,乃是一切勝利之源。那些作風改進、經濟轉型、權力改革、法治躍步過程中遇到的艱難,莫不需要心靈深處的“天人交戰”,莫不需要“以百姓心為心”。堅定為了群眾一切的觀點,站穩一切為了群眾的立場,讓“為民之心”復蘇生長,讓靈魂獲得信仰的滋潤,我們的事業定然風雨無阻,所向披靡。

  “人民永遠是靠山。”百歲上將呂正操曾這樣深情寄語后來者。天下為公,人民最大。用“群眾”這個根本擦拭心靈之鏡,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砥礪精神之鈣,共產黨員的“金字招牌”必能任時光流轉而始終光輝熠熠。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4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