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雲龍縣因地制宜,以干部職工“一卡五聯”(“一卡”,即:建干部群眾“連心卡”, “五聯”,即:進農家門、聽農家話、住農家屋、幫農家忙、解農家難)、機關部門“一區五送”(“一區”,即:建立一塊“民情責任區”, “五送”,即:送法律政策、送實用科技、送發展信息、送黨的溫暖、送和諧新風)、基層黨組織“一轉五建”(“一轉”,即,基層黨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五建”,即:服務組織體系建設、聯系群眾體系建設、服務群眾體系建設、服務責任體系建設、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為活動載體,做實群眾工作,有效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拉近了距離,實現干群關系“魚水情”
“56歲了,從來沒有想過縣委書記會經常來關心我們、支持我們、幫助我們,我們也要動起來,建設好家園、發展好生產、過好每一天……”熱情朴實的團結鄉河東村波羅吾組村民楊學華和妻子施石旺在自家寬敞的院子裡高興的指著新建的房子、圍牆、洗澡間說。實行“一卡五聯”工作機制,促使各級干部走出機關,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主動到邊遠山區“串門、認親”,把基層群眾當家裡人,把群眾的話當家裡話,把群眾的事當家裡事,消除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隔閡”,形成了干群“一家親”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 全縣2761名干部直接聯系群眾6445戶,發放聯系卡6445張,干部進農家1萬多人次,召開民情懇談會3000多場, 領導干部到基層開展隨機調研500多人次,形成調研報告233篇,參與農業生產活動6000多次, 收集到合理意見建議2800多條,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1400多件。檢槽鄉鄉長徐雲仙感慨地說:“我們去年到群眾家裡開展工作,開始群眾理也不理,后來才倒一杯茶,現在有喜事都要約我們去家裡吃飯。”諾鄧鎮杏林村村民楊樹群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呀!讓我們感受到,好像隨時隨地干部都在我們身邊,隨時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情況、實際困難”。
團結了力量, 地區發展擰成“一股繩”
“做夢都沒想到這麼邊遠的山村也能通公路”,雲龍苗尾傈僳族鄉群眾施昌華激動不已地說。實行縣級部門挂鉤行政村“一區五送”工作機制,讓縣級部門把“群眾想辦的事”和“政府要辦的事”擰成一股繩、匯成一條心,形成“集體的事大家共商、集體的事大家共做”的濃厚氛圍,推進了兩個投資上百億元水電站建設的和諧移民,被評為全省水利水電移民工作先進縣。堅持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雙落實,涌現了全省“整鄉推進”試點項目實施中的“漕澗速度”。 截至目前,縣城總規修編、果郎山地城鎮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四標段污水收集管網工程建設、縣城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縣城改造提升燈光亮化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全縣大小牲畜存欄72.76萬頭(匹、隻),大小牲畜出欄數達17.73萬頭(匹、隻)﹔核桃種植面積達128萬畝、麥地灣梨累計種植面積達3.8萬畝﹔生態茶園面積達3.1萬畝,投產面積2萬畝﹔種植中藥材20570畝,種植烤煙3.85萬畝,諾鄧景區接待游客41.67萬人次。完成拆除重建2萬平方米中小學校舍的地勘工作,加固改造校舍1167平方米﹔70個學校食堂建設項目、縣疾控中心業務用房和檢槽、關坪衛生院建設項目扎實推進﹔功果橋鎮中心幼兒園啟動建設,苗尾鄉等4個中心幼兒園前期工作有序推進﹔“3·03”地震672戶恢復重建全面完成,受災農戶已全部入住﹔“十二五”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通過省級驗收﹔新農合補償報銷減免30.3萬人次,報銷補助資金3288萬元﹔新增就業982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83個﹔共發放城市低保金875.9萬元、農村低保金2689.7萬元、五保供養金103.7萬元。2014年度農村危房拆除重建500戶項目正有序開展。
轉變了觀念,激活基層黨建“神經末梢”
長新鄉豆寺村黨總支書記楊正先連用“六個好”,描述了開展“三一三五”工作法以來村裡的變化:“搭建了干部有位有為的“好平台”、建立了干部包戶結對連親幫扶的“好機制”、樹立了一批群眾評群眾的“好典型”、開展了感恩立德宣傳教育的“好活動”、培植了農民增收的“好產業”、實現了為群眾辦實事的“好成效”。”“一轉五建”把為民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 “神經末梢”,為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增添新活力。截止目前,共有40名縣、鄉、村主要負責人在媒體上“露臉”談打算、亮承諾,全縣上下進一步形成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良好氛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縣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帶頭邊學邊查邊改,有針對性地對文風會風、公務接待、上下班紀律、公務用車管理、領導干部外出報告、縣城交通問題、“三清潔”工作和“干群心連心”教育實踐活動鞏固深化等8個方面14個問題進行邊學邊查邊改,對整改事項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辦理時限,並建立跟蹤反饋制度。截止目前,14個問題都已進行了整改,全縣“三公經費”比去年同期下降33.3%,會議比去年同期下降17.7%,發文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6.8%,清理超標准辦公用房500多平米,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10件惠民工程﹔投資2324萬元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已上報省、州待批復﹔今年來,新增加投入了800多萬元,用於提高村(社區)干部及基層黨支部書記待遇、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和 “紅色信貸”等工作,投入18萬元為全縣360名村(社區)干部購買養老保險,繳費檔次為500元/人/年,切實解決了村干部的后顧之憂,真正變“群眾動嘴”為“干部跑腿”,努力做到群眾點菜,黨組織下廚。
(雲龍黨建雲平台供稿 施忠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