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區把整改惠民貫穿教育實踐活動的始終,實打實反“四風”,心貼心解民憂,以整改的實際成效惠及群眾。
曾經的“三難”不再難
老城區人口稠密、老舊社區多,道路較窄、交通擁堵,社區辦公場所和服務設施不足,給群眾居家、辦事、出行、停車、養老、看病等帶來許多不便..…. 和平區從教育實踐活動中征集到的22116條意見建議中,梳理出社區群眾遇到的難事,從活動一開始就認准了這些難事,不開“空頭支票”,實打實地干,群眾的難事不再難。
面對“出行難”,公安和平交警支隊實行警力下沉機制和動態治理機制,將科室的20%警力下沉到大隊參與一線執勤執法,以大隊為單位組成重點違法治理機動隊,投入更多警力加強亂點地區整治,查處突出違法,提高管控率。高峰時段,各級領導干部和民警全員上路執勤。對61個易亂點段加強管控,38處點位得到有效治理﹔對20條寬度15米以下道路雙側停車問題和機動三輪車違章行駛問題進行了整治。
面對“上好學校難”,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和平區累計投入近8億元,實施了逸陽小學、昆明路小學兩個校區的提升改造,增加學位1600個,2015年再實施岳陽道小學、萬全小學等新校區的改擴建工程,預計新增優質校學位3800個,滿足群眾入學需求。
面對“看病難”,投入2億元方便群眾看病,公共衛生服務標准提升到60萬元/萬人口,加快完成區中醫院、區婦產醫院選址重建和全面提升,床位共增加到251個,並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准,使百姓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就近就醫。
“三難”解決了,群眾由衷點贊:“人多、車多、老舊小區多,三件難事辦到這個程度可真不易。”
在整改落實中,和平區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要求,對教育實踐活動中列出的230多項整改任務,設立台賬、責任到人、抓緊落實、逐一銷號。目前,區常委班子整改任務已完成98.8%,班子成員整改任務已完成96.6%。
“三塊硬骨頭”愣是憑硬作風啃了下來
歷史積案,綿陽道地區環境臟亂差,沈陽道地區堵路擺賣,是教育實踐活動中和平區啃下的多年啃不動的“三塊硬骨頭”。
對歷史積案,實行區領導包案,專人負責,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對案件逐個摸底,建立詳細台賬,堅持“法理情”結合、一案一策,有針對性地做好上訪難點戶、纏訪鬧訪人的工作,推動案件妥善解決。目前,市裡交辦的20個信訪案件,已經解決17件,其余3件正在抓緊辦理。控制和減少進京非訪始終保持全市前列。
綿陽道地區環境臟亂差,在全區有名,在市裡挂號,雖然多次整治,但反復回潮。老百姓說起來搖頭,街裡干部提起來撓頭。和平區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下決心對綿陽道地區實施綜合治理,投入了7000多萬元,實施了舊樓整修、管線入地、綠化美化、菜市場改造等13項工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100家商戶、82個攤販, 1338戶居民直接受益,320名困難群眾得到幫扶,環境的污點變成了最大的亮點。
沈陽道地區堵路擺賣,群眾反映了多次,一直未能解決。經過兩個多月的持續清整,恢復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規范了古物市場的經營管理,消除了困擾多年的治安問題和重大安全隱患,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
“三件裡子活兒”照干不誤
改造埋在地下的老舊管網。從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分步實施區管排水設施雨污分流和燃氣舊管網改造工程,讓“躲在地下的民生”不再讓群眾擔心。
整治背街裡巷。抓住全市開展老舊社區提升改革的契機,加大配套資金投入,把拆除違章、實施綠化等整治工程向“表面看不到但群眾感受得到”的背街裡巷延伸。
消除部分住戶的安全隱憂。每年拿出1000萬元,設立遠年商品住宅樓消防設施更新、老舊電梯維修的專項資金。房管局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小區做好摸底排查,會同市質監局、區消防支隊等多部門認真研究施工方案,最終確定對18個小區的共計77部電梯和23個居民小區消防系統開展維修工作,涉及維修金額總計2386萬元,全部由區財政統一解決。截至目前,所有計劃工程均已順利完工,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生活難題。
“群眾惦記的六件實事”辦到群眾心坎
成片舊樓區和零散獨棟舊樓的提升改造﹔全面推廣餐廚垃圾一體化處理,從源頭上消除危害群眾食品安全的“地溝油”﹔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老舊小區燃氣供熱﹔道路清掃保潔﹔“五大道”風景區市容環境提升改造……六件事,樣樣都是關系群眾安居樂業的大事。
群眾有所求,我必有所應。和平區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緊緊抓住這些群眾在茲念茲的大事,下狠心、用狠勁。
開封道社區開封裡小區由6棟22層的高層居民樓組成,建成於1985年,房齡久遠。小區的484戶居民,受二次供水系統設備老化困擾多年,社區和各級黨員干部真心為群眾著想,多方奔走,化解歷史遺留難題,協調權屬不清困局,聯絡施工隊伍,清理樓道雜物,溝通空屋屋主,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得順順暢暢的。短短幾個月,484戶居民的吃水難問題迎刃而解,住戶們高興不已:“以前總擔心斷水,老得記著存水,現在可好了,啥時想用水都行,方便、干淨、衛生!”社區活動室的幾名“積極分子”還專門編了段順口溜:“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好,各級領導社區跑,關注民生辦實事,難題不難解決了。”
截至目前,和平區已完成了42處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任務,並對部分住宅進行戶管改造,讓群眾喝上干淨的水。年底前,和平區還將在全市率先完成成片舊樓區和零散獨棟舊樓的提升改造,並同步實施准物業管理,實現兩個全覆蓋,讓舊樓區群眾享受和商品房一樣整潔有序的居住環境。新增燃氣供熱面積22萬平方米,同時對難以破牆施工的老住宅,探索錯峰用電實施供熱的模式,進一步擴大了全市首個無燃煤區成果。投入4000萬元,新增環衛作業車輛80台,水洗和機掃率年內在全市率先達到100%。對五大道地區市容環境實施提升改造。投入4000萬元,按照“5+1”的要求,對18條主要街道的亮化、綠化、交通秩序、馬路家具、道路標識和街景立面進行全面提升,目前已完成夜景燈光建設和大理道、常德道兩個示范段的綜合整修。
“四個方面短板”就是工作著力點
長期以來,五大道街華蔭南裡社區居委會一直在柳州路益壽裡3-115室一座不足40平方米的老式偏單中辦公,社區辦公條件簡陋,組織居民開展各類活動極其受限。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在市、區委領導的高度關注下,利用民生工作聯席會,經過區政府、區民政局、區國資委、區科委、五大道街共同協商,最終將區科委原6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劃歸華蔭南裡社區使用,徹底解決了華蔭南裡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問題,受到了廣大居民的歡迎。
在活動中,天津市和平區加強基層基礎,著力補齊基層服務場所和設施不足、社區沒錢辦事、居務會負擔太重、社區自我服務能力不強等4個方面的“短板”。
——對11個服務設施基礎薄弱的社區實施新建和改擴建,使全區社區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82.5%,明年力爭達到100%。
——按照30萬元的標准,為每個社區設立自主支配的為民服務專項資金,幫助基層居委會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推進社區減負工作,全面清查了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針對209類台賬,制定出台了社區工作准入制度,為社區工作人員 “減壓”、“卸載”,得到居委會的雙手贊成。
——優化社區衛生服務資源,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建立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探索創新聯系服務群眾的“三個長效機制”
建立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新常態。推行建立了黨代表直接聯系群眾、重大事項公示聽証、接待群眾來訪、強化檢查考核評議等15個方面的制度,實現幫扶聯系群眾具體化、常態化。
形成民生問題搜集、辦理及反饋的新機制。通過搜集匯總、協調解決、限時反饋、檢查評議等四個環節,形成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的民生工作鏈條,使群眾反映的所有問題都能夠得到及時答復、有效解決,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不落空。
搭建“6+N”民生工作聯動的新平台。定期召開由政府辦、市容委、建委、民政局、房管局、人社局等6個與群眾聯系密切的部門參加,相關部門和單位根據需要臨時列席的民生工作聯席會,重點研究解決基層難以協調和辦理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上下聯動、橫向配合,讓群眾遇到難題有處解、遇到急事有人幫。
通過這“三個長效機制”使黨員干部時時處處同群眾打成一片。和平區全區7276名在職黨員以“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徐慧蘭、“獻血哥”栗岩奇、“最美教師”蘇蕊、“小巷總理”董麗麗、“帶領群眾創業的好書記”林谷春等為榜樣,主動到社區報到,積極開展志願服務,組建網格服務團隊和志願服務團199個,認領服務項目和崗位1483個,完成“微心願”11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