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嚴防會所歪風反彈

欒笑語

2014年11月11日13:53  來源:經濟日報

  日前,各地出重拳整治會所歪風的消息引人關注。廣州市已經先后3次針對公園、歷史建筑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的私人會所展開排查清理,關停多個私人會所﹔不少地方的高檔餐館酒樓門可羅雀,紛紛降價,努力向平民化、大眾化經營轉型。經過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洗禮”,會所歪風遭喊打、被狠剎,成果斐然。但也應看到,“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要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還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警惕問題隱身變種,嚴防會所歪風“打游擊”。

  對於某些人來說,會所的魅力無非有二。一是享受奢華,能顯示“與眾不同”的“特權地位”,二是私密性強,違法亂紀的事情做起來更“方便”、“安全”。前者,是某些人忘記了自己的“公仆”本分﹔后者,則是思想上發生了根本性“病變”,化公權為私利,把會所變成了“腐敗場”。解決這些問題需對症下藥。既要持續加強思想教育,明確黨員干部沒有凌駕於群眾之上的“特殊待遇”,不斷清除“思想之弊”,破除某些黨員干部對會所的“迷戀心理”﹔又要繼續扎緊制度“籬笆”,加強對“三公”經費的核查審計,有款必查、有責必究。同時,加強專項監督亦十分必要。紀檢部門應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明察暗訪,將隱藏不同角落的私人會所、“內部會所”及時曝光,將其置於嚴密的監督之下。多措並舉,將已經取得的成果切實鞏固下來、不斷擴大。

  從更深層次上看,會所歪風的“根子”還是對公權力的約束力度不足,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職責界限不清,導致某些官員手伸得過長、干涉過多,為權力尋租、官商勾結留下了“灰色地帶”。這就要求在嚴肅黨紀國法、加強作風建設的同時,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政府簡政放權,明晰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從而徹底消除包括會所歪風在內的“四風”滋長的空間。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